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萧萧古原上,景物感离肠。远峤收残雨,寒林带夕阳。溪声迷竹韵,野色混秋光。吟罢还西望,平沙起雁行。
白话文翻译:
在古老的平原上,景色触动了离别的情怀。远处的山峰收起了残留的雨水,寒冷的树林伴随着夕阳。溪水的声音迷失在竹林的韵律中,野外的色彩与秋天的光芒混合。吟咏完毕后向西望去,平坦的沙地上出现了雁群的行列。
注释:
- 萧萧:形容风声或草木摇动的声音。
- 古原:古老的平原。
- 感离肠:触动离别的情感。
- 远峤:远处的山峰。
- 残雨:残留的雨水。
- 寒林:寒冷的树林。
- 带夕阳:伴随着夕阳。
- 溪声:溪水的声音。
- 迷竹韵:迷失在竹林的韵律中。
- 野色:野外的色彩。
- 混秋光:与秋天的光芒混合。
- 吟罢:吟咏完毕。
- 平沙:平坦的沙地。
- 起雁行:出现了雁群的行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寇准(961-1023),字平仲,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感受。此诗描绘了秋日古原的景色,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寇准离别某地或某人时所作,通过描绘秋日古原的景色,抒发了他内心的离别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古原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远山、寒林、溪声和野色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氛围。诗中的“感离肠”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而“远峤收残雨,寒林带夕阳”等句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增强了这种离别的情感色彩。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寇准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萧萧古原上,景物感离肠。”:开篇即点明地点和情感,古原的萧瑟景象触动了作者的离别之情。
- “远峤收残雨,寒林带夕阳。”:远处的山峰收起了残留的雨水,寒冷的树林伴随着夕阳,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画面。
- “溪声迷竹韵,野色混秋光。”:溪水的声音迷失在竹林的韵律中,野外的色彩与秋天的光芒混合,进一步丰富了景色的层次感。
- “吟罢还西望,平沙起雁行。”:吟咏完毕后向西望去,平坦的沙地上出现了雁群的行列,以雁行象征离别,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远峤收残雨”中的“收”字,比喻山峰像收起雨水一样,形象生动。
- 拟人:如“寒林带夕阳”中的“带”字,赋予寒林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的形象感。
- 对仗:如“溪声迷竹韵,野色混秋光”中的对仗,使诗句更加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古原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离别之情。诗中的自然元素与情感紧密结合,展现了作者对离别的深刻感受。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古原、远峤、残雨、寒林、夕阳、溪声、竹韵、野色、秋光、平沙、雁行。
- 详细解释: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秋日古原的画面,每个意象都承载着特定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如“残雨”象征着离别的忧伤,“雁行”则象征着离别的远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远峤收残雨”中的“收”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的“吟罢还西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期待 D. 无奈
- 诗中的“平沙起雁行”中的“雁行”象征着什么? A. 离别 B. 团聚 C. 旅行 D. 归乡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秋日的景色,表达了隐逸之情。
- 杜甫的《秋兴八首》:通过秋日的景色,抒发了对时局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寇准的《秋日原上》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秋日的景色,但寇准的诗更多表达了离别的情感,而王维的诗则更多表达了隐逸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寇准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寇准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