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剪却牡丹春事休,
莺应惆怅蝶应羞。
绿阴满地无人见,
倚遍栏干独自愁。
白话文翻译:
剪掉了牡丹,春天的事情也随之结束,
黄莺应是感到惆怅,蝴蝶也感到羞愧。
满地的绿阴无人问津,
我倚靠在栏杆上,独自感到忧愁。
注释:
- 剪却:剪掉,去掉。
- 牡丹:一种花,象征富贵、美丽。
- 春事:春天的景象或活动。
- 莺:黄莺,一种鸣叫美丽的鸟。
- 惆怅:忧愁、失落。
- 蝶:蝴蝶,常与春天、花朵相联。
- 绿阴:绿荫,树木的阴影。
- 栏干:栏杆,指庭院、阳台的护栏。
- 独自愁:一个人感到忧愁。
典故解析:
“剪却牡丹春事休”可以理解为春天的美好已逝,正如牡丹被剪掉,失去了生机。这句诗没有直接的历史典故,但牡丹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富贵和春天的象征,剪去牡丹便是一个象征性的行为,意味着对美好事物的结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虞俦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多以细腻见长,擅长描写花鸟风景,情感真挚,常常融入个人的感受。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天的尾声,诗人感受到春光已逝,花香不再,内心充满了惆怅与孤独。社会环境方面,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人们常常借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剪牡丹有感二绝 其二》通过描写春天的结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内心的孤独。开头两句“剪却牡丹春事休”直接揭示了主题,牡丹的凋落象征着春天的逝去,诗人在这样的景象中无不感到惆怅。接下来的“莺应惆怅蝶应羞”,通过拟人的手法,让黄莺和蝴蝶的情感与诗人的感受相交融,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绿色的阴影笼罩着大地,却无人赏识,诗人独自倚靠在栏杆上,愁苦的心情油然而生。
整首诗以花、鸟、绿阴为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短暂。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春天的眷恋与对孤独的深刻感悟。在这种对比中,诗人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感悟生命的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剪却牡丹春事休”:诗人剪掉了牡丹,暗示春天的美好已经结束。
- “莺应惆怅蝶应羞”:黄莺感到惆怅,蝴蝶失去光彩,传达出一种失落感。
- “绿阴满地无人见”:满地的绿荫没有人欣赏,表现出孤独的环境。
- “倚遍栏干独自愁”:诗人倚靠栏杆,感到无尽的愁苦,渗透出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莺和蝶赋予感情,使自然与人的情感建立联系。
- 对仗:诗句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节奏感和美感。
- 象征:牡丹象征着春天的美好,剪掉牡丹则象征着美好的逝去。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失去的惋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富贵与春天的美丽,代表着生命的繁华。
- 莺:代表春的声音与活泼,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 蝶:象征美丽和自由,但在这里却显得羞愧与失落。
- 绿阴:象征生命的存在与自然的庇护,但同时也隐含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剪却牡丹”主要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开始
- B. 春天的结束
- C. 生命的繁荣
- D. 自然的变化
-
诗中“莺应惆怅蝶应羞”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愁苦
- C. 宁静
- D. 希望
-
诗人为何感到“独自愁”?
- A. 因为朋友远离
- B. 因为春天已逝
- C. 因为没有人欣赏他的诗
- D. 因为天气太热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虞俦的《剪牡丹有感二绝 其二》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在主题上都表现出对孤独的感慨,但前者更多地体现了对春天的失去与惆怅,而后者则传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酒的安慰。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的方式与背景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虞俦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