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横塘 次刘苕溪韵报辛子并寄休庵》
时间: 2025-01-07 20:09: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横塘 次刘苕溪韵报辛子并寄休庵
作者:赵熙
月明千里,人坐空山,好风吹送琼瑟。
煮药香中,看卫玠天生英物。
荷气生凉,麦秋含润,浪痕鱼没。
笑春风鬓影,一点琴心,怎消受临邛客。
簪山白发词仙,洗贫家似水,冷透诗骨。
布谷声声,知唤出故人相忆。
碧纱外榴花胜火,笑比红裙最初色。
且醉钗边,晋阳笳吹,只胡儿听得。
白话文翻译
在明亮的月光下,远处千里之遥,独自坐在空山中,轻柔的风送来了琼瑟的声音。
在煮药的香气中,仿佛看到了卫玠那天生的英俊才华。
荷花的气息带来了凉爽,麦子的秋天也充满了滋润,水波荡漾,鱼儿潜没。
面对春风的轻抚,鬓发如影,心中一点琴音,如何能承受临邛的客人。
发白的词仙在山中吟唱,像贫家一样,清澈如水,透彻了我的诗骨。
布谷鸟一声声叫唤,勾起对故人的思念。
碧纱窗外的石榴花绚丽如火,笑容比红裙的颜色更胜一筹。
且在钗边畅饮,晋阳的笳声悠扬,只有胡儿能听到。
注释
- 琼瑟:古代一种乐器,象征高雅的音乐。
- 卫玠:指古代名士卫玠,才华横溢。
- 荷气:指荷花的香气。
- 临邛:地名,可能指临邛的客人。
- 簪山白发:形容年老的诗人,诗仙。
- 布谷声声:布谷鸟的叫声,象征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熙(约1686年-约1760年),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情感细腻,语言优美,常与友人吟诗作对。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赵熙与友人相聚时,描绘了月夜的空山景象,表达了对故人和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赵熙的《梦横塘》是一首意境深远的诗,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对人情的细腻感受。诗中月明千里,空山独坐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诗人借助月光、风声、荷香等自然意象,描绘了一个恬淡而美丽的山水画卷。尤其是“煮药香中,看卫玠天生英物”,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才子佳人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个人修养和艺术追求的执着。
通过“布谷声声,知唤出故人相忆”,诗人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旧友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且醉钗边,晋阳笳吹,只胡儿听得”,则是对生活的洒脱态度,虽有孤独,但依然乐观。全诗情景交融,意境高远,展示了清代文人的风雅与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明千里:描绘了月光明亮、照耀广阔的景象,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人坐空山:强调孤独和清静,诗人在自然中独自思考。
- 好风吹送琼瑟:好风将美妙的音乐带来,渲染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 煮药香中:在药香弥漫的环境中,显得恬淡而文雅。
- 看卫玠天生英物:借用卫玠的典故,表达对才华的钦佩。
- 荷气生凉:描绘清新的荷花气息,带来凉意,增添自然美感。
- 麦秋含润:秋天的麦田,象征丰收与希望。
- 浪痕鱼没:水波荡漾,鱼儿隐没,形象生动。
- 笑春风鬓影:春风轻抚,带来对往昔的怀念。
- 簪山白发词仙:形容诗人的年华与才华,显露出一种自嘲的幽默感。
- 洗贫家似水:贫穷的生活如水般清澈,反映出对物质的淡泊。
- 冷透诗骨:诗人的心灵与诗歌深处的共鸣。
- 布谷声声:鸟鸣声声,唤起对故人的怀念。
- 碧纱外榴花胜火:描绘出鲜艳的榴花,象征热情。
- 且醉钗边:与友人共饮的洒脱与欢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增添诗意。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增强诗的意境。
- 对仗:如“荷气生凉,麦秋含润”,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情,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故人的怀念。诗人虽身处孤寂,却心怀高远,体现了清代文人的理想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宁静与美好。
- 空山:象征孤独与清净。
- 荷花:象征纯洁与幽雅。
- 布谷鸟:象征思乡与人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赵熙的诗中提到的“卫玠”是指: A. 一位诗人
B. 一位才子
C. 一位将军
D. 一位政治家 -
诗中“荷气生凉”主要表现了哪种意象? A. 人情
B. 自然
C. 友情
D. 乡愁 -
“且醉钗边,晋阳笳吹,只胡儿听得”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的: A. 失落
B. 快乐
C. 愤怒
D. 孤独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望庐山瀑布》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梦横塘》均通过月光营造出宁静的氛围,但《静夜思》更强调思乡情感,而《梦横塘》则融合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赵熙作为清代诗人的独特风格与情怀,值得细细品味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