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望庐山》

时间: 2025-01-01 14:21:44

辍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

天应不许人全见,长把云藏一半来。

意思解释

湖上望庐山

作者: 孙鲂 〔唐代〕

原文展示:

辍棹南湖首重回,
笑青吟翠向崔嵬。
天应不许人全见,
长把云藏一半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停下划船,回头望向南湖的情景。诗人面带微笑,轻声吟唱,目光投向那巍峨的庐山。可惜天公似乎不愿让人们完整地看到美景,总是将一半的云彩遮住。


注释:

  • 辍棹: 停下划桨,意指停止划船的动作。
  • 南湖: 指的是南方的湖泊,这里可能特指某个特定的湖。
  • 青吟翠: 青色的山水和翠绿的树木,形容自然的美景。
  • 崔嵬: 形容山势高耸,巍峨壮丽。
  • 天应不许人全见: 意思是天意不允许人们看见完整的美景。
  • 长把云藏一半来: 形容云彩常常遮住一部分的山峦。

典故解析:

  • 庐山: 庐山是中国著名的名山,素有“庐山云雾”之美誉,常被文人墨客所赞美。在古诗中,庐山常常象征着高远和不可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鲂,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作品以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语言清丽,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游览南湖时,借景抒怀,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奈。


诗歌鉴赏:

《湖上望庐山》是一首充满自然情趣的山水诗。诗中描绘的南湖景色恬静而优美,诗人通过“辍棹”这一动作,表现了对眼前美景的留恋。紧接着,诗人用“笑青吟翠”描绘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展现了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

然而,诗的后两句却转入一种淡淡的惆怅,“天应不许人全见”,这句表现出一种无奈,仿佛上天故意遮蔽了美景,让人无法尽情欣赏。这种感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也流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韵律,意象上则通过庐山的伟岸与云雾的缭绕,形成了一种矛盾的美感。让人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深刻的人生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辍棹南湖首重回: 停下船桨,回头看南湖,表达诗人对湖光山色的欣赏。
  2. 笑青吟翠向崔嵬: 诗人心情愉快,笑着吟唱,目光投向高耸的庐山,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3. 天应不许人全见: 诗人感慨上天不愿让人看到完整的美,暗含一种无奈。
  4. 长把云藏一半来: 云彩遮住了一部分,使美景变得不完整,象征着人生的种种遗憾。

修辞手法:

  • 对仗: “辍棹”与“重回”,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天应不许人全见”,赋予自然以情感,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 意象: 庐山、南湖、云彩等意象交织,形成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南湖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无法完全把握的无奈,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湖: 象征宁静、优雅的自然环境。
  • 庐山: 代表巍峨、壮丽的自然景观。
  • : 代表变化和不可捉摸的事物,隐喻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辍棹”在诗中意为: a) 开船
    b) 停船
    c) 划船
    d) 打水

  2. 本诗中,诗人对庐山的态度是: a) 满意的
    b) 无奈的
    c) 忽视的
    d) 赞美的

  3. 诗中提到的“长把云藏一半来”意指: a) 云彩完全遮住了山
    b) 云彩只遮住了部分山
    c) 山完全暴露在外
    d) 诗人与云彩的关系

答案:

  1. b) 停船
  2. b) 无奈的
  3. b) 云彩只遮住了部分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孙鲂的《湖上望庐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宁静的生活状态,而孙鲂则在宁静中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