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

时间: 2025-01-17 10:11:38

何处不相见,烟苗捧露心。

萋萋绿远水,苒苒在空林。

野吹闲摇阔,游人醉卧深。

南朝古城里,碑石又应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芳草
作者: 孙鲂 〔唐代〕

何处不相见,烟苗捧露心。
萋萋绿远水,苒苒在空林。
野吹闲摇阔,游人醉卧深。
南朝古城里,碑石又应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何处都能见到芳草,似乎烟雾缭绕,露水承载着柔情。绿草茵茵,远处是水面,空林中草木轻轻摇曳。风吹动草木,显得悠闲宽广,游人们在树荫下酣然入睡。在南朝的古城中,碑石似乎又沉入了历史的长河。

注释

字词注释:

  • 烟苗:指烟雾缭绕的景象,暗示隐隐约约的美。
  • 捧露心:形象地描绘露水如心情般柔软。
  •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苒苒:形容时光缓慢流逝,草木在风中轻轻摇摆。
  • 碑石:古代的碑刻,通常用于记载历史、名人事迹等。

典故解析: 南朝时期(420-58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古城多为名胜之地,碑石常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沉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鲂,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诗人或是在游历古城时,感受自然与历史的交融,借景抒怀,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芳草”为题,运用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美和人对自然的感知。开头两句“何处不相见,烟苗捧露心”,通过问句引发读者的思考,似乎在说无论走到哪里,芳草的美丽总是伴随着。接着“萋萋绿远水,苒苒在空林”,通过描绘绿草和水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开阔的自然环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野吹闲摇阔,游人醉卧深”,描绘了微风轻拂草木的情景,游人沉醉于这一片美好的自然中,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令人感到无比惬意。最后一句“南朝古城里,碑石又应沈”,则通过古城与碑石的意象,引发对历史的思考,感慨“往事如烟”,在美丽的自然和历史的沉重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处不相见:表达对芳草的思念之情,强调其普遍存在的美。
  • 烟苗捧露心:描绘露水在烟雾中的闪烁,表现出一种柔和的情感。
  • 萋萋绿远水:强调自然的生机,绿草与水交相辉映。
  • 苒苒在空林:通过“苒苒”表现时间的缓慢流逝,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野吹闲摇阔:描绘自然的宽广与悠闲,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
  • 游人醉卧深:表现游人在此情此景中陶醉,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南朝古城里:引入历史的元素,增强诗的厚重感。
  • 碑石又应沈:暗示历史的沉淀与消逝,令人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烟苗捧露心”来形象化情感。
  • 拟人:将草木赋予生命,表现自然的生动。
  • 对仗:如“萋萋绿远水,苒苒在空林”形成对称,增强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历史的追思,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充满了哲理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草:代表自然的美好与生命力,象征希望和青春。
  • 烟苗:隐喻朦胧的美,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 露心:象征纯洁与柔情,传达出细腻的情感。
  • 古城:承载历史的沉重,象征着过去与文化的积淀。
  • 碑石:暗示历史的沉淀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何处不相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历史的追思
    • B. 对芳草的思念
    • C. 对游人的赞美
  2. “碑石又应沈”中的“沈”指的是什么?
    • A. 沉没于水中
    • B. 历史的沉淀
    • C. 游人的沉醉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
  • 《赋得古原草送别》 by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春望》与《芳草》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春望》更多表现战乱对自然的影响,而《芳草》则着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