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苔
作者:孙鲂 〔唐代〕
底物最牵吟,秋苔独自寻。
何时连夜雨,叠翠满松阴。
湘岸荒祠静,吴宫古砌深。
侯门还可惜,长被马蹄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苔藓的感慨。诗人说,最能引起他吟咏的是那些底层的事物,像秋天的苔藓一样,独自在四处寻找。什么时候才能有连绵的夜雨,让翠绿的苔藓在松树的阴影下茂盛生长呢?湘江岸边的荒废祠堂显得格外寂静,吴地的古老宫殿石阶深邃而幽暗。侯门之下的繁华,真令人惋惜,它们总是被马蹄践踏,无法再现昔日的辉煌。
注释:
- 底物: 指底层的事物,常指那些不起眼的、小的事物。
- 牵吟: 牵动吟咏的情绪,引发诗人的吟唱。
- 秋苔: 指秋天生长的苔藓,象征着孤独和静谧。
- 叠翠: 形容绿意层层叠叠,生机盎然。
- 湘岸: 湘江岸边,指湘江流域的地方。
- 荒祠: 荒废的祠堂,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时间的流逝。
- 吴宫: 古代吴国的宫殿,代表着历史遗迹。
- 侯门: 指权贵之家,象征繁华与富贵。
- 马蹄侵: 形容马蹄践踏,表示被破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鲂,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繁华却又充满变迁的时代。诗人通过对春苔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过往历史的追忆与对当下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春苔》一诗,通过对春天苔藓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诗的开头“底物最牵吟”,即点明了诗人对那些微小而不起眼的事物的关注。这种关注不是因为它们的外在,而是因为它们能够引发诗人深思的情感。接着,诗人用“秋苔独自寻”表现了苔藓的孤独,进一步引发了对自然的思考。
“何时连夜雨,叠翠满松阴”,诗人渴望自然的滋润,期待着春天的生机。这种希望与期待,正是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后面的“湘岸荒祠静,吴宫古砌深”,则将视野拓展至历史,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一句“侯门还可惜,长被马蹄侵”,则是对权贵生活的无奈与惋惜,暗示着繁华的背后常常伴随着破坏。
整首诗情感饱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形成了一幅春天的画卷,既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又有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底物最牵吟: 诗人最容易被那些微小的事物所打动,勾起他的吟咏情绪。
- 秋苔独自寻: 秋天的苔藓是孤独的,它在寻求生命的意义。
- 何时连夜雨: 诗人希望能够有连绵的雨水滋润大地。
- 叠翠满松阴: 描绘出丰富的绿色,展现春天的生机。
- 湘岸荒祠静: 湘江岸边的祠堂显得荒凉宁静,历史感油然而生。
- 吴宫古砌深: 古老的吴宫石阶深邃,隐含着历史的厚重。
- 侯门还可惜: 诗人对权贵生活的感叹与惋惜。
- 长被马蹄侵: 富贵的生活总是受到现实的侵蚀与破坏。
修辞手法:
- 比喻: 苔藓象征着微小的生命与自然的坚韧。
- 拟人: 赋予苔藓以“独自寻”的情感,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 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苔的描写,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的反思,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苔: 象征着生命的开始与希望,代表自然的复苏。
- 夜雨: 代表生长与滋润,暗示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荒祠: 代表历史的沉淀,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对过去的怀念。
- 吴宫: 代表着繁华与文化,反映出历史的厚重感。
- 侯门: 象征着权势与繁华,亦是对现实的批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底物最牵吟”是什么意思?
- A. 微小的事物能引起诗人的情感
- B. 诗人写的最好的诗
- C. 诗人对大自然的无知
-
“秋苔独自寻”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孤独
- B. 幸福
- C. 怒气
-
诗中的“侯门”象征什么?
- A. 自然
- B. 权贵与繁华
- C. 诗人的家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问答》 王维
诗词对比:
- 孙鲂的《春苔》与王维的《山中问答》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思考,但孙鲂更多地表现出历史的沉重感,而王维则强调了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春苔》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