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明日又来天微阴再赋二首 其二
作者: 陆游
河岸风樯远,村陂牧笛长。
短篱围麂眼,幽径缭羊肠。
照水须眉见,搓橙指爪香。
衣裘又关念,砧杵满斜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场景:远处的河岸上,风帆轻摇,村庄旁的牧笛声悠长。短短的篱笆围绕着麂子出没的地方,幽静的小路弯弯曲曲,像羊肠一般。水面上的倒影中可以看到须眉的形状,手指搓橙时散发着香气。衣裘的温暖让我更加思念,斜阳下,砧板和杵声交织,构成了一幅安详的乡村画面。
注释
- 风樯:指风帆,樯是船桅,风樯即有风时的船帆。
- 牧笛:牧羊人吹的笛子,音调悠扬,常用来引导羊群。
- 麂眼:麂子(小型的鹿类)出没之处,形象地描述自然景观。
- 幽径:指安静的小路,常用来形容田园风光。
- 须眉:指男子的胡须,形容男子的形象。
- 搓橙:形容用手搓揉橙子,散发香气。
- 衣裘:指衣物,特别是皮毛衣物,暖和的衣服引发思念。
- 砧杵:砧板和杵,形容农村的生活场景,通常用来做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词人。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爱国情怀,也有细腻温婉的田园风光描写。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兴衰,心系国家,常常在诗中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陆游正值壮年,正值国家多艰之时。他常常在诗中寄情于山水田园,通过对自然的描写来抒发内心的感受,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局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风光为背景,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开篇通过“河岸风樯远,村陂牧笛长”描绘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远处的船帆在微风中摇曳,村庄中的牧笛声悠扬,给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感觉。接下来的“短篱围麂眼,幽径缭羊肠”则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的细节,短短的篱笆和蜿蜒的小路,生动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照水须眉见,搓橙指爪香”中,诗人通过水中倒影和搓橙的香气,引发了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此处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对生活细节的体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最后一句“衣裘又关念,砧杵满斜阳”则将思念与乡愁结合在一起,斜阳的光影中,砧杵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深情的眷恋。
整首诗虽无豪言壮语,却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园的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河岸风樯远:描绘远处河岸上船只的情景,给人一种远离喧嚣的感觉。
- 村陂牧笛长:村庄旁的牧笛声长久而悠扬,表现出乡村的宁静和美好。
- 短篱围麂眼:短篱笆围绕着麂子出没的地方,细腻地描绘了自然环境。
- 幽径缭羊肠:小路曲折如羊肠,展现了乡村的幽静和自然的美。
- 照水须眉见:水面上的倒影中可以看到须眉的形象,寓意着自我反省。
- 搓橙指爪香:用手搓橙子的香气,暗示生活中的细腻和美好。
- 衣裘又关念:温暖的衣物引发思念,表达了对亲人的关怀和思念之情。
- 砧杵满斜阳:斜阳下,砧板和杵声交织,描绘了农村的生活场景。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河岸风樯远,村陂牧笛长”,使用对仗的形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幽径缭羊肠”,形象地比喻小路的曲折。
- 意象:诗中运用多种自然意象,如“风樯”、“牧笛”、“须眉”等,营造出一种田园的美好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乡村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传达出一种安静而深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樯:象征自由与宁静,代表着远方的希望。
- 牧笛:象征田园的生活与安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幽径:象征着人生的道路,蜿蜒曲折,暗含人生的哲理。
- 须眉:象征着身份与自我,反映出诗人的思考与反省。
- 砧杵:象征着农村的生活情景,体现出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河岸风樯远”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渔舟唱晚
B. 远处的船只
C. 山川秀丽 -
“幽径缭羊肠”中的“羊肠”是用来比喻什么的?
A. 小路的曲折
B. 羊的生活
C. 田园的美好 -
诗人通过“衣裘又关念”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由的向往
B. 对亲人的思念
C. 对生活的满意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居秋暝》(王维):描绘宁静的自然景色与内心的宁静。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情感深刻。
诗词对比
《山中杂诗》 (王维)
- 主题:都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歌更倾向于禅意与哲理,而陆游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更加贴近生活。
- 风格:王维的诗歌更为简洁,意境深远;陆游的诗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生活的细节和情感的丰富。
参考资料
- 《陆游全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