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叹》

时间: 2025-01-08 01:24:31

短发不禁搔,纾悲赖浊醪。

潦收溪濑急,木落寺楼高。

善饭余何欠?

看云亦足豪。

今朝有奇事,江浦得霜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短发不禁搔,纾悲赖浊醪。
潦收溪濑急,木落寺楼高。
善饭余何欠?看云亦足豪。
今朝有奇事,江浦得霜螯。

白话文翻译:

短发不能再搔头,借着浊酒来舒解悲伤。
溪水退去,水流急促,树木已经落叶,寺庙高楼更显得高远。
美好的饭菜还有什么不足呢?看着云彩也觉得心胸开阔。
今天有件奇事,江边捕到了霜螯(即大闸蟹)。

注释:

  • 短发:指的是短发的头发,隐喻诗人心情低落,无法自如抚弄自己的头发。
  • :挠、抓,指因烦恼而无意识地抚摸。
  • 浊醪:浑浊的酒,指通过饮酒来麻醉自己以解愁。
  • :指水流的急促,常用来形容雨后水势。
  • 溪濑:指溪流的急流。
  • 善饭:美好的饭菜,意指生活中美好的享受。
  • :豪放、豪气,表示心情开阔。
  • 霜螯:霜降时节捕到的大闸蟹,象征美味和丰收。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江浦”可能指的是长江边的地方,古时常有文人雅士在此游玩,留下许多佳作。大闸蟹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秋天的美味,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和丰收的喜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作品数量众多,题材涵盖广泛,尤其以爱国情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著称。在其生平中,陆游经历了多次国家动荡,深感国事之忧,因此他的诗歌常流露出对国家、民族的忧虑与关怀。

创作背景:

《寓叹》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他生活困顿之际。诗中体现了他在逆境中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借酒消愁,感受到日常琐事中的小确幸,反映了他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复杂感受。

诗歌鉴赏:

《寓叹》是一首表现诗人内心情感的抒情诗,虽然充满了忧伤与无奈,但在字里行间又流露出淡淡的乐观。诗的开篇便用“短发不禁搔”表达了诗人因愁苦而无心理发的状态,继而用“纾悲赖浊醪”说明他通过饮酒来寻求片刻的安慰。这种借酒消愁的情感在古诗中常见,却因陆游的独特经历而显得更加深刻。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描绘了自然景象,“潦收溪濑急,木落寺楼高”,展现了秋天的急促与萧瑟。木落的情景不仅仅是自然的变化,更是诗人内心感受的映射,仿佛在告诉读者,时光匆匆,人生如梦。接下来的两句“善饭余何欠?看云亦足豪”则是诗人自我安慰,虽然物质上或许缺乏,但心中有云彩的豪情,便足以让他欣慰。

最后一句“今朝有奇事,江浦得霜螯”将整个诗歌带向高潮,带有一丝幽默和生活的乐趣,仿佛在说即使生活中有种种不如意,但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整首诗在悲凉中又透出一丝温暖,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个伟大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短发不禁搔:表达诗人因愁苦而无心理发,暗示心情的沉重。
  2. 纾悲赖浊醪:通过饮酒来解愁,显示出对生活的无奈与抵抗。
  3. 潦收溪濑急:描绘秋天的急促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4. 木落寺楼高:树木的凋零与高耸的寺庙形成对比,反映出人生的无常。
  5. 善饭余何欠:虽然生活艰辛,但仍旧能享受美食,表现出乐观态度。
  6. 看云亦足豪:心中有豪情,便能摆脱物质的束缚。
  7. 今朝有奇事:生活中虽然有苦,但也会有惊喜。
  8. 江浦得霜螯:捕到大闸蟹象征着秋天的丰收与生活的小确幸。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给人以和谐美感。
  • 比喻:通过“霜螯”象征生活的丰盈与乐趣。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中小事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苦难的超越,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短发:象征诗人的心境和内心的烦恼。
  • 浊醪:象征解愁的手段,突出诗人的生活状态。
  • 木落:象征凋零与无常,反映人生的悲哀。
  • 霜螯:象征丰收与生活的乐趣,传达诗人乐观的情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寓叹》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陆游
    C. 李白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浊醪”指的是什么?
    A. 清酒
    B. 浑浊的酒
    C. 食物
    D. 茶

  3. 诗中“江浦得霜螯”中的“霜螯”象征什么?
    A. 秋天的开始
    B. 生活的丰收
    C. 诗人的忧伤
    D. 自然的变化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杜甫:两位诗人都在作品中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陆游更多地融入个人情感,而杜甫则更侧重于社会现实。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