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诗词名称: 偈颂二首
作者: 释思业〔宋代〕
内容:
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萨面。
菩萨与夜叉,不隔一条绵。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昨天我心中是夜叉,今天却显现出菩萨的面容。
菩萨和夜叉之间,其实并没有隔着一条丝绵。
注释
字词注释:
- 夜叉: 在佛教和印度教中,夜叉是一种鬼神,象征着贪欲和恶念。
- 菩萨: 指那些已经达到觉悟但选择留在人间帮助众生的佛教圣者。
- 绵: 细长的丝线,引申为隔阂。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到的“夜叉”和“菩萨”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和境界。夜叉象征着烦恼与痛苦,而菩萨则象征着慈悲与智慧。诗中的对比揭示了人心的复杂性,表明内心的转变并非遥不可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思业,宋代高僧,以其深厚的佛学造诣和诗词才华著称。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人生和佛理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创作于动荡的时代,社会变革频繁,作者通过对心灵的反思,表达了在困扰与困境中追求内心安宁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对比,展现了人内心的矛盾与转变。在“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萨面”中,作者将心态的变化形象化,反映出一种从痛苦到觉悟的心路历程。夜叉的心象征着人内心的贪欲与烦恼,而菩萨则代表着无私的爱与智慧。诗的最后一句“菩萨与夜叉,不隔一条绵”则更进一步揭示了这一变化的微妙性,显示出内心的转化并非是外在环境造成的,而是源于自身的反思与觉察。
整首诗简练而富有哲理,给人以深思。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内心斗争,也暗示着人类普遍存在的精神追求。诗中的意象运用得当,使得读者能够在短短的几句中感受到深刻的情感波动与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日夜叉心: 反映了诗人昨日的内心状态,充满了烦恼与痛苦。
- 今朝菩萨面: 表示今天的心态已然转变,展现出慈悲与智慧。
- 菩萨与夜叉: 对比两种境界,强调内心的变化与选择。
- 不隔一条绵: 指出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其实是模糊的,内心的转变是可以实现的。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夜叉与菩萨的对比,突出内心的挣扎与和解。
- 隐喻: 将心态的变化隐喻为两种形象,简洁而深刻。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揭示内心的变迁,强调无论是痛苦还是觉悟,都源于自身的选择与努力。内心的和解与转变是人类精神成长的重要部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叉: 象征内心的黑暗与贪婪。
- 菩萨: 象征内心的光明与慈悲。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展现了作者的内心斗争,也反映了人们普遍的情感体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昨日夜叉心”中的“夜叉”象征什么?
A. 智慧
B. 贪欲与烦恼
C. 和平 -
诗的主题可以总结为:
A. 对外界的抱怨
B. 内心的变化与选择
C. 对人生的消极态度 -
“菩萨与夜叉,不隔一条绵”这句的意思是?
A. 菩萨与夜叉没有关系
B. 内心的转变是困难的
C. 这两者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强调人生的无常与及时行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描绘友情与人生的选择。
诗词对比:
与释思业的作品相比,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对内心困境的思考,但更侧重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佛教文化与中国诗歌》
- 《释思业诗文研究》
以上内容希望能对您理解这首诗以及其背后的深意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