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范景山》

时间: 2024-09-19 21:57:38

满天风雨作新正,下访劳君一日程。

长揖不交随俗礼,苦言惟有隔年情。

镫生晕处醒相对,犬吠声中心自惊。

人事难齐时事险,聚头时节且迟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天风雨作新正,下访劳君一日程。长揖不交随俗礼,苦言惟有隔年情。镫生晕处醒相对,犬吠声中心自惊。人事难齐时事险,聚头时节且迟行。

白话文翻译:

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迎接新年,特意下访你,耽误了一整天的行程。长长地鞠躬却不去奉承世俗的礼节,苦口婆心的劝言只是在一年之后才能传达。灯下的微光中对面醒来,却被犬吠声惊醒。我深感人事难以齐心,时局险恶,聚会之时更应延迟行程。

注释:

  • 满天风雨: 指天气恶劣,象征着不顺利的外部环境。
  • 新正: 指农历新年。
  • 下访: 访问、拜访。
  • 长揖: 深深地鞠躬,表示尊敬。
  • 随俗礼: 遵循世俗的礼仪。
  • 苦言: 苦口劝言,表达忠告。
  • 隔年情: 一年后才能传达的情感。
  • 镫生晕: 灯光照耀出的光晕。
  • 犬吠声: 狗叫声,代表外界的干扰。
  • 人事难齐: 人的事难以齐心合力。
  • 时事险: 形势险恶,指社会环境的不稳定。
  • 聚头: 聚会、相聚。

典故解析:

本诗中的“下访”与“新正”结合,暗示着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新年的不同期待和面对的现实困难。同时,诗中提到的“犬吠声”与“人事难齐”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惶恐。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揭示了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与心理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擅长诗词与散文,作品多描绘社会现象与人情世故,风格简练、意蕴深远。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风雨交加之时,表达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对时局的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诗人虽有心相聚,却因外部环境而不得不推迟。

诗歌鉴赏:

《留范景山》以风雨的背景开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通过下访的举动体现了对友人的关怀,同时又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在“长揖不交随俗礼”一句中,诗人拒绝了世俗的礼节,体现了他对真情实意的追求。在“苦言惟有隔年情”中,再次强调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隔阂和难以言表的遗憾。最后几句则通过“犬吠声”与“人事难齐”的对比,展现了外部环境对内心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满天风雨作新正: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迎接新年,暗示环境的恶劣。
    2. 下访劳君一日程:为了拜访朋友而耽误了一整天,显示出对友谊的重视。
    3. 长揖不交随俗礼:表面上礼节周到,实际上表达了对传统礼节的不屑。
    4. 苦言惟有隔年情:真心的话语难以立即传达,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5. 镫生晕处醒相对:灯光微弱中对视,营造了温馨却又孤独的氛围。
    6. 犬吠声中心自惊:外界的扰动让人产生不安。
    7. 人事难齐时事险:人际关系的复杂和时局的危险。
    8. 聚头时节且迟行:即便在这样的时节,也应谨慎行事。
  • 修辞手法:

    • 比喻: “满天风雨”象征着艰难的处境。
    • 对仗: 诗句结构整齐,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 犬吠声中带有惊觉的情感,反映内心不安。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恶劣的天气与人际间的隔阂,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脆弱与珍贵。

意象分析:

  • 风雨: 象征外部环境的恶劣与不安。
  • 新正: 代表新的开始与希望。
  • 犬吠声: 代表外界的扰动与内心的惊慌。
  • 灯光: 象征温暖与孤独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新正”指的是什么? A. 春节 B. 元宵节 C. 端午节

  2. “犬吠声”在诗中象征了什么? A. 惊喜 B. 外界的干扰 C. 友谊的温暖

  3. 诗人对传统礼节的态度是? A. 尊重 B. 不屑 C. 忽视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留范景山》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现了在动荡时代中的人情冷暖,但杜甫的作品更为悲壮,而陈著的诗则流露出一丝温柔的无奈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陈著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