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睡起
原文展示:
睡起有佳声,萧萧竹间雨。
蒿庐澹无营,一榻不受暑。
微飔入牖来,唤起香中缕。
抚卷忽超然,空梁走饥鼠。
白话文翻译:
我刚睡醒,耳边传来美妙的声音,竹林间细雨声潺潺。
我居住的小屋清幽而无妨碍,躺在床上感受不到炎热。
微风从窗户吹进来,唤醒了那缕缕的香气。
我随手抚摸着书卷,心情一下子变得超然,空荡的房梁上,饥饿的老鼠在奔跑。
注释:
- 佳声:美妙的声音。
- 萧萧:形容细雨声。
- 蒿庐:指简陋的小屋。
- 澹:清淡、宁静。
- 营:营造、遮挡。
- 微飔:微风轻拂。
- 香中缕:指香气的缕缕飘散。
- 抚卷:轻轻抚摸书卷。
- 超然:超脱、恬淡的心境。
- 空梁走饥鼠:形容房屋空旷,老鼠在角落里活动。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空梁走饥鼠”形象体现了诗人的内心空灵与幽静的生活环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字子长,号维扬,南宋时期的词人,兼善诗文,代表作有《东篱吟》等。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洒脱。
创作背景:
《睡起》写于诗人隐居于山林之时,表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感悟,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清幽生活的情怀。
诗歌鉴赏:
《睡起》是一首描写清晨自然景色的诗作,张孝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一幅宁静的山居图。他在睡醒之际,听到悠然的雨声,感受到微风的轻拂,体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淡然态度。诗中的“佳声”与“竹间雨”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清新的意境,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存。
诗中“蒿庐澹无营”描绘了简陋的居所,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表现出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哲学。而“唤起香中缕”则通过嗅觉的感知,增添了诗的层次感,使得这幅画面更为生动。最后一句“空梁走饥鼠”不仅让人感受到居所的空旷与清幽,也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与淡泊。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令人向往那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睡起有佳声:刚醒来就听到美妙的声音,表现出诗人被美好的自然所唤醒。
- 萧萧竹间雨:细雨在竹林中落下,声音清脆,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 蒿庐澹无营:简陋的小屋没有繁杂的营造,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一榻不受暑:躺在床上感到凉爽,不受炎热的侵扰,体现了诗人恬淡的生活状态。
- 微飔入牖来:微风透过窗户轻轻吹来,带来自然的气息。
- 唤起香中缕:微风唤醒了空气中的香气,增添了诗的意境。
- 抚卷忽超然:轻抚书卷,心情变得超然,表现出诗人对物质与精神的追求。
- 空梁走饥鼠:空荡荡的房梁上,饥饿的老鼠在活动,反映出生活的清幽与单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佳声”比喻自然的声音,象征着生活的美好。
- 拟人:如“唤起香中缕”,将香气拟人化,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对仗:如“睡起有佳声,萧萧竹间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幽自然的热爱与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令人向往那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清幽与高洁。
- 雨:象征滋润与宁静。
- 榻:象征舒适与安宁。
- 香:象征自然的美好与恬静。
- 鼠:象征生活的单纯与自然的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睡起有佳声”中的“佳声”指的是什么? A. 美妙的声音
B. 不好的声音
C. 嘈杂的声音
D. 人声 -
诗中“蒿庐澹无营”体现了诗人的什么态度? A. 对繁华的追求
B. 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C. 对世俗的厌恶
D. 对金钱的渴望 -
“空梁走饥鼠”这一句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A. 热闹的生活
B. 生活的清幽与单纯
C. 忙碌的状态
D. 人生的烦恼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对比作品:《鸟鸣涧》与《睡起》
- 主题: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宁静的体验。
- 风格:张孝祥的诗更为清新淡泊,而王维的《鸟鸣涧》则更加深沉厚重,体现了不同的生活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美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