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张孝祥的《西江月》
十里轻红自笑,两山浓翠相呼。
意行着脚到精庐。借我绳床小住。
解饮不妨文字,无心更狎鸥鱼。
一声长啸暮烟孤。袖手西湖归去。
白话文翻译:
十里红花在轻风中自得其乐,
两座青山在晨雾中相互呼应。
我意欲步行到那精美的庐舍,
请借我一张绳床小住一晚。
饮酒的乐趣不妨写写文字,
无心中更想与鸥鱼亲近。
一声长啸在暮色中显得孤独,
我袖手而归,向西湖走去。
注释:
- 轻红:指的是轻盈的红花。
- 浓翠:形容青山的颜色非常浓厚。
- 精庐:指精致的别墅或小屋。
- 绳床:用绳子编织的床,通常较为简单。
- 解饮:放下酒杯,饮酒。
- 狎鸥鱼:形容与鸥鸟和鱼亲近,意在闲适的生活。
- 长啸:高声长鸣,表达一种豪情或孤独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诗中所提到的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反映了宋代文人的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亲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宋代词人,擅长词和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格清新高远。他的诗词作品常表现出一种个体对自然与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西江月》创作于作者隐居生活时期,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文人归隐的心态。
诗歌鉴赏:
《西江月》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与隐逸生活的诗,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开篇“十里轻红自笑,两山浓翠相呼”,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轻红的花朵和浓翠的山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以生动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的“意行着脚到精庐”,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亲近自然、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诗的下半部分转向了与生活的关系,“解饮不妨文字,无心更狎鸥鱼”,这里展现了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饮酒作诗,闲适自得。长啸与袖手西湖归去则是对孤独与自由的深刻反思,诗人在归去的路上,似乎在思考人生的意义。
整首诗融合了自然美与人文情怀,展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哲学。诗人通过对景的描绘,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里轻红自笑:描绘十里外的春花盛开,花朵在阳光下轻轻摇曳,仿佛在自言自语,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
两山浓翠相呼:两座山脉青翠欲滴,彼此呼应,展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意行着脚到精庐:表达诗人希望亲近自然,步行到那精致的庐舍,体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
借我绳床小住:请求借用一张简单的绳床,表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
解饮不妨文字:饮酒的同时,写下自己的感想,体现出文人对生活的思考。
-
无心更狎鸥鱼:在无意中更想亲近自然,表达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
-
一声长啸暮烟孤:在暮色中发出长啸,感受孤独与自由,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
-
袖手西湖归去:最终选择回归西湖,象征着诗人对故土的眷恋。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例如“十里轻红”与“两山浓翠”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轻红: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浓翠:象征自然的厚重与和谐。
- 精庐:代表隐逸生活的理想场所。
- 鸥鱼:象征自由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长啸:表达孤独与豪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西江月》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张孝祥
- D. 王维
-
诗中“十里轻红”指的是什么?
- A. 红花
- B. 夕阳
- C. 远山
- D. 大海
-
“袖手西湖归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望
- B. 归属感
- C. 愤怒
- D. 忧伤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学。
- 《饮酒》:陶渊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张孝祥有相似之处,展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