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 其二 重阳》

时间: 2025-01-01 05:56:34

篱下参差浅澹妆。

浮云残照里、又重阳。

镜台空忆影双双。

花无主,此日为谁黄。

萧瑟罢萸囊。

风烟羞故国、远山苍。

登高纵目事荒唐。

杯入手,惊见鬓边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篱下参差浅澹妆。浮云残照里又重阳。镜台空忆影双双。花无主,此日为谁黄。萧瑟罢萸囊。风烟羞故国远山苍。登高纵目事荒唐。杯入手,惊见鬓边霜。

白话文翻译:

篱笆下的花草零零散散,轻柔的妆容映衬着重阳的残阳。镜子前空自回忆双双的身影,花儿无主,今天为谁而黄。萧瑟的秋风已罢,手中萸囊也不再有。风烟中羞愧于故国远山的苍茫。登高远望,眼前的事物显得荒唐。拿起酒杯,惊觉鬓边已生白霜。

注释:

  • 篱下:篱笆下,指种植的花草。
  • 浅澹妆:轻淡的妆容,形容花草的朦胧美。
  • 镜台:化妆用的台子,诗中指代回忆的场景。
  • 无主:没有主人,花儿无人照看。
  • 萧瑟:形容秋天的萧条。
  • :袋子,这里指装萸的袋子。
  • 风烟:秋天的风和云烟,象征着故乡的遥远。

典故解析:

  • 重阳: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象征长寿与团聚。
  • 萸囊:重阳节时,人们会佩戴菊花、茱萸等以驱邪避灾。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梁清标(约1565-约1620),明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与清新的风格著称,常作诗抒发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此诗以清幽的意境描绘了重阳佳节的情景,渗透着浓厚的思乡之情。开篇“篱下参差浅澹妆”,通过细致的描写,呈现出秋日的宁静与美丽,似乎在暗示诗人内心的孤寂。接着“镜台空忆影双双”,诗人回忆往昔,思念与孤独交织,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萧瑟罢萸囊”的描写,反映出节日的冷清与个人情感的失落。最后,诗人站在高处,遥望远方的故国,似乎一切都显得荒唐而无奈,“杯入手,惊见鬓边霜”,一语道破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令人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故乡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篱下参差浅澹妆:描绘秋天的花草,暗示诗人孤寂。
    2. 浮云残照里又重阳:重阳节的美好与孤独交织。
    3. 镜台空忆影双双:镜中回忆往昔,情感深厚。
    4. 花无主,此日为谁黄:无人照料的花,象征诗人内心的孤寂。
    5. 萧瑟罢萸囊:节日的冷清与失落感。
    6. 风烟羞故国远山苍:对故国的思念与无奈。
    7. 登高纵目事荒唐:站在高处,感叹眼前的事情。
    8. 杯入手,惊见鬓边霜: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内心情感。
    • 对仗:如“镜台空忆影双双”,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篱下:象征孤独与隐秘的生活。
  • 镜台:反映内心的思念与孤寂。
  • 重阳:传统文化与节日情感的结合。
  • 鬓边霜: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
    • B. 重阳
    • C. 春节
    • D. 端午
  2. 填空题:诗中“____无主,此日为谁黄”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

  3. 判断题:诗中使用的“镜台”是指自然风光的描写。(对/错)

答案

  1.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王之涣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维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高》:同样表达了对高处的眺望与对人生的感慨,但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为重阳节,表达思念亲人的情感,侧重人际关系而非个人孤独。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