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其一 秋夜》
时间: 2025-01-14 00:19: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其一 秋夜
作者:梁清标 〔明代〕
御夹凉生衣袂早。雁宿沙洲,处处开红蓼。
月满关河凋塞草。一声玉笛征人老。
促织催寒秋思好。剪烛西窗,叹息知音少。
倚仗登楼姿远眺。白云片片西山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凉意渐生,衣袂早已披上,雁群栖息在沙洲上,四处开满了红色的蓼草。明月照耀着河流,草木逐渐凋零。一声悠扬的玉笛声,唤起了征人心中的思乡之情。此时,促织的鸣叫催生了浓厚的秋思,烛光下剪烛,感叹知音难觅。倚窗而立,远眺西山,白云片片如小舟漂浮。
注释:
- 御夹:指御用的夹衣,形容衣物轻薄,凉意袭来时穿上。
- 红蓼:一种植物,秋天时开红花,常用于描绘秋日的景象。
- 月满关河:指月亮照耀着关口和河流,营造出宁静的夜景。
- 玉笛:乐器,象征着思乡之情和无尽的感伤。
- 促织:即蝈蝈,秋天鸣叫的虫,常用来表达秋天的到来。
- 知音:意指能够理解自己的人,表达对知音的渴望和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梁清标,明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精致的意象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而典雅。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秋季,诗人可能身处于一个寂静的夜晚,感受到秋天的凉意和思乡之情,抒发了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诗歌鉴赏:
《蝶恋花 其一 秋夜》是一首典型的秋夜诗,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特征和人们内心的情感。诗的开头“御夹凉生衣袂早”,直接引入了秋夜的凉意,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显萧瑟的感觉。之后“雁宿沙洲,处处开红蓼”,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既有雁群的归宿,又有红蓼的烂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月满关河凋塞草”一句,描绘出一幅清冷的夜景,月光普照,草木凋零,给人一种孤寂的感受。而“一声玉笛征人老”则通过音乐的意象,表达出征人的思乡情怀。促织的鸣叫与秋思的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忧伤与思念的气息。
“剪烛西窗,叹息知音少”一句,诗人对知音难寻的感慨,突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最后“倚仗登楼姿远眺,白云片片西山小”,通过远眺的角度,诗人既展现了广阔的自然,又流露出对未来的无奈与渺小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传递,展现了秋夜的美丽与孤独,营造出一种恬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御夹凉生衣袂早”:凉意渐生,衣物轻薄,表现出秋意初显的感受。
- “雁宿沙洲,处处开红蓼”:“雁”象征归属,而“红蓼”则增添了秋季的色彩。
- “月满关河凋塞草”描绘了宁静的夜景,草木凋零,暗含世事无常。
- “一声玉笛征人老”通过音乐引导思乡情。
- “促织催寒秋思好”则是对秋天的感慨,促织鸣叫令人倍感孤独。
- “剪烛西窗,叹息知音少”表露出对友情的渴望与寂寞。
- “倚仗登楼姿远眺”则是对远方的思索,白云象征着逝去的时光。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云片片”比喻时光流逝。
- 拟人:促织的鸣叫仿佛在催促人的思考。
- 对仗:如“剪烛西窗,叹息知音少”,形成美妙的音韵。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与对知音的渴望,营造出一种秋夜的宁静与思索。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凉意:象征秋的来临,带来思绪的转变。
- 雁:寓意归属与团聚,反映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 红蓼:象征着秋天的生命力与美丽。
- 玉笛:象征着音乐与思乡的情感。
- 白云:象征逝去的时光与内心的渺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红蓼”是指:
A. 一种植物
B. 一种秋虫
C. 一种乐器
D. 一种食物 -
“促织”在诗中象征着:
A. 春天的到来
B. 秋天的思绪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热情 -
诗人对“知音”的叹息表达了什么?
A. 对友情的满足
B. 对孤独的渴望
C. 对生活的愉悦
D. 对时间的无奈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梁清标的《蝶恋花 其一 秋夜》都表达了思乡与孤独的情感,但杜甫更侧重于家庭情感,而梁清标则更注重自然描写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秋天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