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二夜至十六夜皆无月赋诗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01 17:36:14

已失连宵望,犹馀此夕谋。

疏明时递见,暗淡幸空休。

无复丹梯意,居然四壁幽。

有怀千万种,都付一搔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月十二夜至十六夜皆无月赋诗三首 其三 赵蕃 〔宋代〕 已失连宵望,犹馀此夕谋。 疏明时递见,暗淡幸空休。 无复丹梯意,居然四壁幽。 有怀千万种,都付一搔头。

白话文翻译:

已经错过了连续几晚的月亮,今晚仍计划着观赏。 虽然偶尔能见到稀疏的月光,但大多数时候还是暗淡无光。 不再期待登上高处观赏月亮,四周依旧幽静。 心中有千万种思绪,都化作了一次次的挠头。

注释:

  1. 连宵望:连续几晚的期待。
  2. 犹馀此夕谋:今晚仍计划着观赏。
  3. 疏明时递见:偶尔能见到稀疏的月光。
  4. 暗淡幸空休:大多数时候还是暗淡无光。
  5. 无复丹梯意:不再期待登上高处观赏月亮。
  6. 居然四壁幽:四周依旧幽静。
  7. 有怀千万种:心中有千万种思绪。
  8. 都付一搔头:都化作了一次次的挠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一生嗜诗如命,与当时著名诗人陆游、杨万里等都有交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八月十二日至十六日连续几晚无月的情况下所作。诗人原本期待观赏月亮,但由于天气原因未能如愿,因此写下此诗表达心中的遗憾和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月亮的期待与失望。首句“已失连宵望,犹馀此夕谋”表达了诗人对连续几晚未能观赏月亮的遗憾,但今晚仍抱有希望。中间两句“疏明时递见,暗淡幸空休”则进一步描绘了月光的时隐时现,以及大多数时候的暗淡无光。后两句“无复丹梯意,居然四壁幽”表达了诗人不再期待登上高处观赏月亮,四周依旧幽静。最后一句“有怀千万种,都付一搔头”则将心中的万千思绪化作了一次次的挠头,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感慨。

诗词解析:

  1. 首句“已失连宵望,犹馀此夕谋”:表达了诗人对连续几晚未能观赏月亮的遗憾,但今晚仍抱有希望。
  2. 第二句“疏明时递见,暗淡幸空休”:进一步描绘了月光的时隐时现,以及大多数时候的暗淡无光。
  3. 第三句“无复丹梯意,居然四壁幽”:表达了诗人不再期待登上高处观赏月亮,四周依旧幽静。
  4. 第四句“有怀千万种,都付一搔头”:将心中的万千思绪化作了一次次的挠头,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感慨。

修辞手法:

  1. 对比:通过“疏明时递见”与“暗淡幸空休”的对比,突出了月光的时隐时现。
  2. 拟人:“有怀千万种,都付一搔头”中的“都付”赋予了思绪以人的行为,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月亮的期待与失望,以及心中的无奈和感慨。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展现了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1. 月亮:作为全诗的核心意象,月亮象征着美好与期待,但在这里却时隐时现,暗淡无光,象征着诗人的失望与无奈。
  2. 四壁幽:四周的幽静环境,象征着诗人心境的宁静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已失连宵望”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遗憾? A. 连续几晚未能观赏月亮 B. 连续几晚未能见到朋友 C. 连续几晚未能读书 答案:A

  2. 诗中“有怀千万种,都付一搔头”中的“都付”是什么意思? A. 都寄托 B. 都放弃 C. 都化作 答案:C

  3. 诗中“无复丹梯意”表达了诗人不再期待什么? A. 登上高处观赏月亮 B. 登上高处观赏风景 C. 登上高处观赏星星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期待与感慨。
  2. 李白《静夜思》: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月亮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1. 赵蕃《八月十二夜至十六夜皆无月赋诗三首 其三》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者都以月亮为主题,但赵蕃的诗更多表达了对月亮的失望与无奈,而苏轼的词则更多表达了对月亮的期待与感慨。
  2. 赵蕃《八月十二夜至十六夜皆无月赋诗三首 其三》与李白《静夜思》:两者都以月亮为意象,但赵蕃的诗更多表达了对月亮的期待与失望,而李白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许多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赵蕃的诗歌风格。
  2.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苏轼的词风。
  3.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李白的《静夜思》,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李白的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