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寻辛谔》
时间: 2025-01-16 22:35: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漾舟寻水便,因访故人居。
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鱼。
石潭窥洞彻,沙岸历纡徐。
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
款言忘景夕,清兴属凉初。
回也一瓢饮,贤哉常晏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寻水而行,顺便去探望老朋友的情景。在落日的余晖中,清澈的河流映照着一切,谁又会羡慕那在水中自由游弋的鱼呢?诗人透过石潭,看到水底的清澈;在沙滩上漫步,行走的步伐缓慢而悠闲。竹林的小岛上,可以看到有人在垂钓,而在茅屋里,传来读书的声音。诗人和朋友交谈,忘却了夕阳的美景,清新的兴致正值凉爽的初秋。最后,他一瓢饮水,感叹朋友的淡泊与安宁,真是令人羡慕的生活。
注释
- 漾舟:荡漾的小船,指诗人乘舟寻水。
- 寻水便:寻找水的地方,便是顺便的意思。
- 故人居:指老朋友的居所。
- 落日:指夕阳,象征日暮时分。
- 清川:清澈的河流。
- 石潭:石头和潭水,指清澈的水潭。
- 历纡徐:形容沙岸的曲折悠长。
- 竹屿:竹子覆盖的小岛。
- 垂钓:指在水边钓鱼。
- 茅斋:用茅草搭建的小屋。
- 款言:缓慢而亲切地交谈。
- 清兴:指清新的兴致。
- 贤哉:感叹朋友的贤良和淡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唐代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生于湖北,曾任过小官职,然热爱自然,常游历于山水之间,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孟浩然晚年,反映了他对故友的思念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他通过寻水和探访故人,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西山寻辛谔》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描绘了作者在西山水边寻访友人的情景。全诗以“寻水便”为引子,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诗人在夕阳西下的时刻,搭舟游荡于清澈的河流中,感受着自然的美好,倾诉着对友人的思念。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落日清川”、“石潭窥洞彻”,生动而富有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尤其是“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在与友人交谈的过程中,忘却了夕阳的美丽,展现了对当前生活的满足与享受。
整首诗不仅仅描绘了自然风光,还流露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最后一联“回也一瓢饮,贤哉常晏如”,更是通过饮水的简单动作,表达了对好友平淡生活的赞美,传达了人生的真谛在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漾舟寻水便:乘着小舟,顺便寻找水源。
- 因访故人居:因此去探望老朋友。
- 落日清川里:夕阳映照在清澈的河流中。
- 谁言独羡鱼:谁还会羡慕那自由自在的鱼呢?
- 石潭窥洞彻:透过石潭,看到水底的清澈。
- 沙岸历纂徐:在沙滩上走得缓慢而悠闲。
- 竹屿见垂钓:小竹岛上有人在钓鱼。
- 茅斋闻读书:茅屋里传来读书的声音。
- 款言忘景夕:亲切地交谈,忘却了夕阳的美景。
- 清兴属凉初:清新的兴致正值凉爽的初秋。
- 回也一瓢饮:最后他一瓢饮水。
- 贤哉常晏如:感叹朋友的淡泊与安宁,真是令人羡慕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谁言独羡鱼”比喻了无羡慕之情。
- 对仗:如“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对称工整。
- 意象: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故友的思念,以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舟:象征自由与流动。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清川:象征纯净与宁静。
- 竹屿:代表自然的幽静与安宁。
- 茅斋:象征隐逸与读书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的“清川”指的是什么? a) 清澈的河流
b) 清新的空气
c) 清晨的阳光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竹屿见垂钓,__闻读书”中缺失的字是?
-
判断题:诗中表现了诗人羡慕鱼的生活。(对/错)
答案:
- a) 清澈的河流
- 茅斋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鹿柴》(王维):同样描绘了山水景色,但更注重自然的静谧与内心的宁静。
- 《庐山谣》(李白):表现了对自然的豪放情怀,风格与孟浩然的细腻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孟浩然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是对《西山寻辛谔》的完整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对你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