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上张丞相》
时间: 2024-12-29 17:01: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荆门上张丞相》
作者:孟浩然
共理分荆国,招贤愧不材。
召南风更阐,丞相阁还开。
觏止欣眉睫,沉沦拔草莱。
坐登徐孺榻,频接李膺杯。
始慰蝉鸣柳,俄看雪间梅。
四时年籥尽,千里客程催。
日下瞻归翼,沙边厌曝鳃。
伫闻宣室召,星象列三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荆门见到张丞相的情景。诗中提到自己对国家治理的无能而感到惭愧,希望能招揽贤才。南风再次吹来,丞相阁也重新开放。见到张丞相,心中欣喜,然而又感到人生的沉浮。坐在徐孺的榻上,常常接到李膺的酒杯。最初在柳树下听蝉鸣,转眼间又看到雪中梅花。四季年华已逝,千里旅途催促着归程。日落时分,仰望归家的翅膀,沙边厌倦了阳光下的鱼。期待听到宣室的召唤,星象在三台星下排列。
注释
- 荆国:指荆门地区,古代楚国的一部分。
- 丞相:古代官职名,负责国家政务。
- 招贤:招揽贤能之士。
- 南风:春风,象征温暖和希望。
- 徐孺:指徐孺子,古代隐士。
- 李膺:李膺,古代名士,此处指友人。
- 蝉鸣:夏天的声音,象征生命的活力。
- 雪间梅:冬季梅花,象征坚韧和清高。
- 千里客程:远途旅程,代表时间的流逝。
- 宣室:指朝廷或官府,象征权力的召唤。
- 星象:天上的星星,古人用以占卜和预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字浩然,号襟幽,唐代著名诗人,生于688年,卒于740年。孟浩然自幼聪明,才华横溢,特别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他的诗常蕴含深厚的哲理和清新的气息,影响了后世诗人。
创作背景
《荆门上张丞相》创作于孟浩然游历荆门时,正值国家动荡,政治腐败。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政治的无能为力和对贤才的渴望,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的关心和个人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孟浩然对人生、政治和自然的独特理解。诗中以“荆国”为引,首先点明了地域和历史背景,接着通过对丞相的描写,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和对自身无能的自省。孟浩然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有情怀的文人对社会的深切关怀。
诗中反复出现的自然意象,如“蝉鸣”、“雪间梅”,不仅是季节的象征,也是人生的隐喻。作者用自然的变迁反映人生的感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又有对生活无常的感慨,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从形式上看,诗的对仗与节奏极具美感,增强了诗的音乐性,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孟浩然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结合,形成了一种深刻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历史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共理分荆国,招贤愧不材:表达对国家事务的参与感与惭愧之情,因自己无能而无法招揽贤才。
- 召南风更阐,丞相阁还开:南风的吹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丞相阁的开启则暗示政治的复兴。
- 觏止欣眉睫,沉沦拔草莱:与丞相相见时的欣喜与对人生起伏的沉思。
- 坐登徐孺榻,频接李膺杯:坐在徐孺的榻上,常常接到朋友李膺的酒杯,体现友谊的温暖。
- 始慰蝉鸣柳,俄看雪间梅:从夏蝉的鸣叫到冬梅的绽放,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四时年籥尽,千里客程催:四季的年华已尽,千里旅途迫使归心。
- 日下瞻归翼,沙边厌曝鳃:日落时仰望归家的翅膀,厌倦了沙滩上暴晒的鱼。
- 伫闻宣室召,星象列三台:期待听到朝廷的召唤,星象在三台星下排列,象征着命运与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用词精炼,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自然与人生相互映照,通过自然现象表达情感变化。
- 拟人:如“蝉鸣”、“雪间梅”,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表达诗人对国家的关心、个人的孤独以及对贤才的渴望,体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荆国:象征国家的命运与治理。
- 南风:象征希望与复兴。
- 蝉鸣:象征生命的活力与时间的流逝。
- 雪间梅:象征坚韧、清高的品格。
- 星象:象征命运的不可捉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荆门上张丞相》的作者是?
- A. 王维
- B. 孟浩然
- C. 李白
-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丞相阁”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政治的复兴
- C. 自然的美
- D. 个人的孤独
-
“四时年籥尽,千里客程催”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友人的思念
-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政治的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孟浩然《荆门上张丞相》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展现了自然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但孟浩然更注重政治与人生的思考,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的静谧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孟浩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