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杂兴》

时间: 2025-01-09 00:43:33

日出山门晓,日入山径阴。

区区昏复旦,役役古犹今。

竹瘦人群玉,菊荒文碎金。

泛观难究理,默识自明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冬日杂兴 赵蕃 〔宋代〕

日出山门晓,日入山径阴。 区区昏复旦,役役古犹今。 竹瘦人群玉,菊荒文碎金。 泛观难究理,默识自明心。

白话文翻译:

太阳升起,山门迎来黎明,太阳落下,山径陷入阴暗。 日复一日,昏昏沉沉,忙碌不停,古今如此。 竹子瘦弱,人群如玉,菊花凋零,文化如碎金。 广泛观察难以探究真理,默默领悟自然明白内心。

注释:

  • 区区:形容日复一日,循环往复。
  • 昏复旦:指日复一日的昏暗与光明交替。
  • 役役:忙碌不停的样子。
  • 人群玉:比喻人群中的精英,如玉般珍贵。
  • 菊荒文碎金:菊花凋零,文化如碎金般珍贵但易碎。
  • 泛观:广泛观察。
  • 默识:默默领悟。

诗词背景: 赵蕃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冬日杂兴》可能是在冬日里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忙碌的感慨,以及对文化和真理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日出日落、竹菊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忙碌的深刻感受。诗中“区区昏复旦,役役古犹今”表达了诗人对日复一日、循环往复的生活的感慨,而“竹瘦人群玉,菊荒文碎金”则进一步以竹菊为喻,抒发了对文化和人生的深刻思考。最后两句“泛观难究理,默识自明心”则体现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对内心的深刻领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文化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诗词解析:

  • “日出山门晓,日入山径阴”:通过日出日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循环。
  • “区区昏复旦,役役古犹今”:用“区区”和“役役”形容日复一日的忙碌,表达了诗人对古今不变的生活状态的感慨。
  • “竹瘦人群玉,菊荒文碎金”:以竹菊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群和文化价值的思考。
  • “泛观难究理,默识自明心”:表达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对内心的深刻领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群玉”、“文碎金”等,通过比喻增强了表达的形象性和深刻性。
  • 对仗:如“日出山门晓,日入山径阴”等,通过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时间流逝、人生忙碌以及文化和真理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的反思,表达了对生活状态的感慨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领悟。

意象分析:

  • 日出日落: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循环。
  • 竹瘦人群玉:竹子瘦弱,比喻人群中的精英,如玉般珍贵。
  • 菊荒文碎金:菊花凋零,比喻文化如碎金般珍贵但易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区区昏复旦”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日复一日的昏暗与光明交替 B. 时间的流逝 C. 生活的忙碌 D. 文化的珍贵 答案:A

  2. “竹瘦人群玉”中的“人群玉”比喻什么? A. 人群中的普通人 B. 人群中的精英 C. 竹子 D. 文化 答案:B

  3. 诗的最后两句“泛观难究理,默识自明心”表达了什么? A. 广泛观察难以探究真理 B. 默默领悟自然明白内心 C. 文化和真理的追求 D. 生活的忙碌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和时间的思考。
  • 杜甫《登高》: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赵蕃《冬日杂兴》与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