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翁士秀喜雪长咏》
时间: 2025-01-01 13:03:57阴阳持权或赢缩,运气循环更剥复。
忽惊寒凛袭重裘,元是祥霙散平陆。
登山不觉屐齿折,索酒仍催葛巾漉。
萧条贫居马为二,瑟缩冻坐龟藏六。
挥毫谩诧句中眼,对案常逢食无肉。
未谋南亩五百弓,浪说朱轮三十辐。
且欣膏润入效原,为拯黔黎出沟渎。
敢将固陋测帝心,概想生灵皆子育。
将春欲放草木叶,成岁先须天地肃。
伊余平生贪静胜,有此一廛从穆卜。
应怜此地久憔悴,端向吾庐增煜煜。
巧随高下缀琪树,任逐横斜落云屋。
尘缘顿觉一羽轻,诗句但惊翻水速。
坐令欢意荡愁思,仍遣时寒破常燠。
嵇康醉状耸危石,卫玠羸姿立修竹。
排来一一尽连璧,环立诜诜皆冠玉。
晚风徐韵仍佩环,枯木无心亦冠服。
晓连青女增粲粲,夜映金波兼穆穆。
遮藏春色失斓斑,漏泄梅花有芬馥。
掀髯一笑万事空,细读君诗倒醽醁。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次翁士秀喜雪长咏
作者: 曾协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阴阳持权或赢缩,运气循环更剥复。
忽惊寒凛袭重裘,元是祥霙散平陆。
登山不觉屐齿折,索酒仍催葛巾漉。
萧条贫居马为二,瑟缩冻坐龟藏六。
挥毫谩诧句中眼,对案常逢食无肉。
未谋南亩五百弓,浪说朱轮三十辐。
且欣膏润入效原,为拯黔黎出沟渎。
敢将固陋测帝心,概想生灵皆子育。
将春欲放草木叶,成岁先须天地肃。
伊余平生贪静胜,有此一廛从穆卜。
应怜此地久憔悴,端向吾庐增煜煜。
巧随高下缀琪树,任逐横斜落云屋。
尘缘顿觉一羽轻,诗句但惊翻水速。
坐令欢意荡愁思,仍遣时寒破常燠。
嵇康醉状耸危石,卫玠羸姿立修竹。
排来一一尽连璧,环立诜诜皆冠玉。
晚风徐韵仍佩环,枯木无心亦冠服。
晓连青女增粲粲,夜映金波兼穆穆。
遮藏春色失斓斑,漏泄梅花有芬馥。
掀髯一笑万事空,细读君诗倒醽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阴阳变化、运势循环的哲理,描写了雪景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人感叹寒冷的到来,然而也从中体会到雪的祥瑞和大地的润泽。登山时无意中损坏了鞋子,仍然酒兴未减,表现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诗中提到贫困的生活与缺少肉食的窘迫,但也表达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春天的到来需要天地的肃穆,诗人向往静谧的生活,同时又对周围的环境充满怜惜。最后,诗人在欣赏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同时,感到世事无常,唯有读诗才能找到内心的慰藉。
注释:
- 阴阳: 指自然界的两种基本力量,代表变化与平衡。
- 祥霙: 雪的别称,指吉祥的雪花。
- 屐齿折: 指鞋底磨损,暗示生活的艰辛。
- 瑟缩: 形容因寒冷而颤抖的样子。
- 黔黎: 指贵州地区的人民,常用来指代贫苦百姓。
- 朱轮: 指车轮,三十辐象征车的结构,暗示繁杂的生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曾协,宋代诗人,以其诗歌风格清新、意境深远而著称。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冬季,诗人因喜雪而作,表达了对自然景象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内容与形式上都展现了宋代诗歌的优雅与深邃。诗人通过描绘雪景,展示了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诗中对阴阳、运气的探讨,不仅体现了哲理思考,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尽管生活艰辛,诗人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如“梅花”、“青女”、“金波”等,都赋予了作品以浓厚的文化内涵。诗人在描写雪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的思考,表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提到阴阳的变化,暗示生活的不确定性。
- 接下来的句子描述寒冷的侵袭与雪的美丽,形成鲜明对比。
- 描写个人的生活状态,表露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 最后几句则回归自然,感叹人生的无常与诗歌的力量。
-
修辞手法:
- 比喻: 雪被比作祥瑞,暗示其带来的希望。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 将梅花、枯木等自然物赋予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
意象分析:
- 雪: 象征纯洁与祥瑞,代表生命的再生。
- 梅花: 代表坚韧与美丽,常用来象征高洁的品格。
- 青女: 传说中的女神,象征春天的到来与万物复苏。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描绘
- B. 生活的艰辛
- C. 人与自然的和谐
- D. 诗人的个人经历
- 诗中提到的“瑟缩”是指什么?
- A. 因寒冷而颤抖
- B. 生活的贫困
- C. 对酒的渴望
- D. 对诗的热爱
答案: 1. C 2. A
-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雪》 - 杜甫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
-
诗词对比:
- 杜甫在《雪》中描绘了雪景与生活的艰辛,反映出对国家的忧虑;而曾协的诗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