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章静山别业会饮)》
时间: 2024-09-19 20:53: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台城路(章静山别业会饮)》
作者:张炎
一窗烟雨不除草。移家静藏深窈。
东晋图书,南山杞菊,谁识幽居怀抱。
疏阴未扫。叹乔木犹存,易分残照。
慷慨悲歌,故人多向近来老。
相逢何事欠早。爱吟心共苦,此意难表。
野水无鸥,闲门断柳,不满清风一笑。
荷衣制了。待寻壑经丘,溯云孤啸。
学取渊明,抱琴归去好。
白话文翻译
一扇窗外烟雨朦胧,杂草丛生却无法清除。我搬到这个静谧的地方,深藏于幽静的山谷之中。东晋时期的书籍,南山的杞树和菊花,谁能理解我这隐居的心境?树影稀疏尚未打扫,感叹高大的树木依然存在,夕阳的余晖容易分散。慷慨悲歌,老朋友们多已渐渐苍老。我们相逢何必再早?我爱吟唱内心的苦楚,这种情意难以表达。野水无鸥,闲门柳条垂断,清风中只留下一个微笑。衣服制作完成,等待寻找山壑和丘陵,顺着云朵独自高歌。我想效仿陶渊明,抱着琴归去多好。
注释
- 烟雨:指细雨或雾气,形容天气朦胧。
- 移家:搬家,迁居。
- 东晋图书:指东晋时期的书籍,象征文化。
- 杞菊:杞树和菊花,常用来象征隐居生活的清幽。
- 疏阴:树阴稀疏,未被打扫。
- 残照:夕阳的余晖。
- 慷慨悲歌:指悲壮的吟唱。
- 荷衣:指用荷叶制作的衣服,象征自然的生活方式。
- 渊明:指陶渊明,著名隐士和诗人,以隐居生活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炎,字子云,号澹庵,宋代诗人,擅长词和诗,尤以其豪放清丽的风格著称。张炎的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表现隐逸生活的理想。
创作背景
《台城路》写于张炎隐居之时,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台城路》是一首充满深邃情感的诗作,张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隐居者的心境。诗的开头“一窗烟雨不除草”,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朦胧的意境,隐含着诗人对自然的依恋和对生活的感慨。接着,提到“东晋图书,南山杞菊”,不仅表达了对文化的热爱,也寄托了对隐逸生活的理想。
诗中“慷慨悲歌,故人多向近来老”,流露出老朋友间的情感变化,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无奈与惋惜。最后,诗人以“学取渊明,抱琴归去好”收尾,表达了他向陶渊明学习,追求简单、自然生活的愿望,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窗烟雨不除草:窗外烟雨模糊,杂草丛生,反映出环境的宁静与诗人的内心感受。
- 移家静藏深窈:搬到一个幽静的地方,展现诗人追求隐逸生活的决心。
- 东晋图书,南山杞菊:提到文化与自然,体现诗人对知识与隐居生活的兼顾。
- 疏阴未扫:环境的杂乱与自然的宁静形成对比,象征着内心的复杂。
- 叹乔木犹存,易分残照:感叹高大的树木依然存在,夕阳的余辉却易逝,暗示时光流逝。
- 慷慨悲歌,故人多向近来老:老朋友们逐渐苍老,表明对友情与时间的思考。
- 相逢何事欠早:与友人相聚时光的珍贵与无奈。
- 爱吟心共苦,此意难表:表达内心的苦楚难以言表,体现孤独感。
- 野水无鸥,闲门断柳: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出一种孤独的美。
- 不满清风一笑:面对自然的微笑,表现诗人内心的平和。
- 荷衣制了:象征自给自足的生活,反映出对自然的向往。
- 待寻壑经丘,溯云孤啸:描绘出对山水的探索与向往,展现诗人独特的生活理想。
- 学取渊明,抱琴归去好:向陶渊明学习,表达了归隐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多用自然景象比喻内心感受,如“烟雨”象征忧愁。
- 对仗:如“东晋图书,南山杞菊”,形成对称的美感。
- 拟人:如“无鸥”和“断柳”,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隐逸生活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描绘宁静的自然环境,诗人传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雨:象征朦胧与愁苦。
- 乔木: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坚韧。
- 疏阴:象征内心的孤独。
- 荷衣:象征自然生活的纯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晋图书”象征什么?
- A. 隐居生活
- B. 文化传承
- C. 友情
- D. 时光流逝
-
“慷慨悲歌”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悲伤
- C. 愤怒
- D. 无奈
-
诗中提到“学取渊明”是为了表达什么?
- A. 对古代文学的崇拜
- B. 向陶渊明学习隐居生活
- C. 对朋友的怀念
- D. 对现实的不满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
- 《山中杂诗》:王维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张炎《台城路》与陶渊明《饮酒》:两者皆追求隐逸生活,但张炎更显孤独与时光流逝的感慨,而陶渊明则着重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陶渊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