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 其二
长淮渺渺寒烟白。
凭阑人是霜台客。
诗句妙春豪。
风云不啻高。
樽前人已老。
馀恨连芳草。
一曲酒醒时。
梧桐月欲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寒冷的景象,长江水面朦胧,烟雾弥漫。站在栏杆边的人,仿佛是一位在霜台上品酒的客人。诗中表达了春天的豪情,风云变化,气势如虹。然而,酒杯前坐着的他,已是白发苍苍,心中只剩下连绵的遗憾,似那芳草般无尽。一曲酒醒之时,望向梧桐树下,明月似乎也在渐渐低垂。
注释
- 长淮:指长江,形容江水广阔。
- 渺渺:形容水面烟雾缭绕,模糊不清。
- 霜台:指寒冷的台子,这里形容环境的寒冷。
- 诗句妙春豪:形容诗句中蕴含的春天的豪情,似乎在描绘春天的美好。
- 樽前人已老:酒杯前的他已经老了,暗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馀恨连芳草:遗留的遗憾如同连绵的芳草,象征着无尽的思念与伤感。
- 一曲酒醒时:在酒醒之际,心中思绪万千。
- 梧桐月欲低:描绘了月亮逐渐低垂的景象,增添了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令畤(公元1089年-1150年),字汝韶,号渔山,南宋诗人,擅长词,风格清新俊逸。赵令畤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感受,常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创作背景
《菩萨蛮 其二》创作于赵令畤晚年,正值南宋社会动荡时期,诗人感受到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因而在诗中融入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菩萨蛮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江南自然景色的深切感受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开篇“长淮渺渺寒烟白”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朦胧而寒冷的画面,长江如烟的景象,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沉重。在此背景下,诗人凭栏而立,似乎与外界隔绝,只剩下对往昔的沉思。
“诗句妙春豪”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诗词创作的热爱与自信,同时也反映出春天给人带来的豪情。接下来的“风云不啻高”,则通过风云变化的意象,暗示人生的无常与变幻,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随着诗句深入,诗人自述“樽前人已老”,这句话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时间愈发残酷,酒杯前的他已是白发苍苍,心中满是遗憾。诗人通过“馀恨连芳草”将这种遗憾与自然相连,芳草的长久与生命的短暂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无奈。
最后两句“一曲酒醒时,梧桐月欲低”通过音乐和景色的结合,增添了诗的意境,酒醒之时,月亮低垂,象征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受与思考,满载着对人生的感慨与孤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淮渺渺寒烟白:描绘长江的烟雾弥漫,带来寒冷的气息,营造出一种空灵和孤寂的氛围。
- 凭阑人是霜台客:诗人自喻为在霜台上品酒的客人,暗示自己的孤独与冷清。
- 诗句妙春豪:表现诗人在创作中感受到的春天的豪情与美好。
- 风云不啻高:风云变幻,暗示人生的无常与变幻。
- 樽前人已老:酒杯前的他已经年老,感叹时光的流逝。
- 馀恨连芳草:遗留的遗憾如芳草般无尽,象征着对过去的思念与无奈。
- 一曲酒醒时:在酒醒之际,内心思绪纷飞。
- 梧桐月欲低:月亮逐渐低垂,增添了孤独与惆怅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烟白”比喻江面的烟雾,渲染氛围。
- 拟人:如“月欲低”,使月亮具有人性,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樽前人已老,馀恨连芳草”,对称工整,增强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现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往昔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淮:象征广阔与时间的无尽。
- 寒烟:代表孤独与冷清的心境。
- 樽:酒杯,象征生活的享受与苦涩。
- 芳草:象征着遗憾与怀念的情感。
- 梧桐:常用于表达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长淮渺渺寒烟白”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温暖的阳光
B. 寒冷的江面
C. 热闹的市场
D. 宁静的夜晚 -
诗中的“樽前人已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愤怒
C. 愁苦与无奈
D. 自信 -
“一曲酒醒时”中“酒醒”指的是什么? A. 酒醉后的清醒
B. 酒的香味
C. 酒的种类
D. 酒的价格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对往事的追忆与思念。
- 苏轼的《水调歌头》:探讨人生哲理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表达对人生短暂的豪情,与赵令畤的思考相映成趣。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以月亮作为意象,表达思念之情,体现了对亲情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词源与意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