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莺语愁春,海棠风里胭脂雨。
酒杯慵举。闲扑亭前絮。
漠漠斜阳,截断愁来路。
凭阑伫。满怀离苦。
分付楼南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愁苦。黄莺在春天里鸣叫,海棠花在微风中滴落着如胭脂般的雨珠。酒杯懒得举起,闲散地扑打着亭前的柳絮。斜阳泛起淡淡的光,仿佛截断了愁苦的来路。倚着栏杆静静地伫立,心中满怀离别的苦楚。只得将此情托付给楼南的鼓声。
注释:
- 莺语:黄莺的鸣叫,象征春天的到来。
- 海棠:一种花,常用于表达柔美与哀愁。
- 胭脂雨:形容花瓣落下的雨滴,像胭脂一样鲜艳。
- 酒杯慵举:懒得举起酒杯,表现出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
- 亭前絮:指风中飘落的柳絮,营造出一种轻盈的春日气氛。
- 漠漠斜阳:形容夕阳光线柔和,带来淡淡的愁绪。
- 凭阑伫:倚着栏杆静静地站立,表现出一种思绪万千的状态。
- 分付楼南鼓: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楼南的鼓声,表达对离别的无奈与忧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允平(生卒年不详),宋代词人,其作品多描写女性的柔美与愁苦,风格细腻而感性。
创作背景:该词作于春日,正值离别之际,诗人寄情于自然景物中,表达对春天与离别的双重感受。
诗歌鉴赏:
《点绛唇》是一首极富情感的词作,整体氛围沉浸在春天的愁苦之中。开篇的“莺语愁春”,以黄莺的鸣叫引入,传达出春天的生机却又蕴含着愁苦的情绪。接着描绘了海棠花在风中摇曳,落下的花瓣如同胭脂雨般滴落,形象而柔美。
词中“酒杯慵举”反映了词人内心的懒散与无奈,似乎对周遭的美好景象感到无心欣赏。此时,亭前的柳絮轻盈地飞舞,更显得孤寂与惆怅。随着“漠漠斜阳”的描写,夕阳的光线将词人的愁苦无限拉长,仿佛在阻隔她前行的路。
最后,词人以“凭阑伫”展现出一种深邃的思考与回忆,满怀离别之苦,内心的苦楚无法言说,只能将其寄托于楼南的鼓声,体现了一种无奈的情感宣泄。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令读者在细腻的描绘中感受到词人心底的幽怨与思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莺语愁春:春天的黄莺声让人感到愁苦,暗示了春天的美好与内心的悲伤相对立。
- 海棠风里胭脂雨:海棠花在风中落下的花瓣,如同胭脂雨般,既有春天的美丽,又带有淡淡的忧伤。
- 酒杯慵举:表达了对饮酒的懒散,反映出一种心情低落。
- 闲扑亭前絮:在亭前悠闲地扑打着飘落的柳絮,传达出一种恍惚的感觉。
- 漠漠斜阳:斜阳的光线柔和,给人一种模糊的感觉,象征着心中愁苦的延续。
- 截断愁来路:斜阳似乎将愁苦的来路截断,寓意希望能摆脱这种愁苦。
- 凭阑伫:倚靠在栏杆上静静地站着,表现出一种沉思的状态。
- 满怀离苦:内心充满了对离别的苦楚。
- 分付楼南鼓: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鼓声,体现了对离别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海棠风里胭脂雨”,用花瓣比作胭脂,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如“莺语”,使黄莺的声音赋予了情感,增强了春天的生动。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词歌颂了春天的美丽,同时又表现出对离别的无奈与愁苦,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莺: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带有淡淡的哀愁。
- 海棠:代表柔美,常与愁苦联系在一起。
- 胭脂雨:象征美丽与伤感,寓意着春天的短暂与易逝。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愁苦的延续。
- 离苦:直接体现了词人内心的痛苦与对离别的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中提到的“海棠”代表了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柔美与哀愁
C. 夏日的阳光
D. 秋天的丰收 -
“酒杯慵举”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无奈
C. 兴奋
D. 疲惫 -
“凭阑伫”中的“阑”指的是什么? A. 柱子
B. 栏杆
C. 墙壁
D. 桥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比较陈允平的《点绛唇》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达了女性内心的愁苦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陈允平的作品更侧重于自然意象的细腻描绘,而李清照则通过个人情感的直接抒发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相关的古典诗词研究论文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