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柳外宫莺啭晓寒,万花开尽正春残。沉香亭北栏干曲,独抱琵琶看牡丹。
白话文翻译:
在柳树之外,黄莺在晨寒中歌唱,万花竞相开放的时节已经过去,春天渐渐走向尾声。坐在沉香亭的北边,依偎着栏杆,独自抱着琵琶,静静地欣赏着盛开的牡丹花。
注释:
- 柳外:柳树的外面,指的是柳树生长的地方。
- 宫莺:宫中的黄莺,形容鸟鸣清脆悦耳。
- 啭:鸟儿的叫声,通常指清脆而悦耳的鸣叫。
- 晓寒:清晨的寒意,给人一种清新而略显寒冷的感觉。
- 万花开尽:形容春天的花朵已经开尽,暗示春天的结束。
- 沉香亭:一种亭子的名称,沉香是一种珍贵的木材,常用于制作家具和香料。
- 北栏干曲:指亭子的北侧的栏杆,栏杆是观看风景的地方。
- 独抱琵琶:独自抱着琵琶,形容一种孤独而清雅的状态。
- 看牡丹:观赏牡丹花,象征着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繁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以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相结合而著称,语言清新,意境幽远。
创作背景:
《暮春》写于春末时节,正是花开花落的季节,诗人通过对春天残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暮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即将结束的情景,诗中运用柳、莺、花、亭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感。开头两句写景,柳外的黄莺在晨寒中歌唱,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但随即“万花开尽正春残”一句,便将这种生机转化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这里的“万花开尽”不仅是对自然的描写,也隐喻着人生的无常与短暂。
后两句则从景转情,诗人独坐在沉香亭北,抱着琵琶,静静地看着盛开的牡丹,这一幅画面极具意境,表现了诗人在春天的尾声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宁静。琵琶的音色与牡丹的美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递出一种深沉的情感。整首诗意境幽深,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柳外宫莺啭晓寒:描绘早晨寒冷的气氛与生机勃勃的黄莺,展现春天的美好。
- 万花开尽正春残:表达春天的结束与花开的消逝,暗示生命的短暂。
- 沉香亭北栏干曲:转入诗人内心的孤独,沉香亭的意象增添了优雅的氛围。
- 独抱琵琶看牡丹:孤独的姿态中透出对美的欣赏,琵琶象征宁静与内心的音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花朵与人生的美好进行比较,隐喻生命的短暂。
- 拟人:黄莺的歌唱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对称美,使得诗句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生命短暂的感叹,传达了孤独的心境与对美的向往,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柔美与生命力。
- 莺:代表春天的声音与生机。
- 花:象征美丽与短暂的生命。
- 琵琶:象征音乐与孤独的情感。
- 牡丹:象征富贵与生命的繁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万花开尽”表达了什么?
- A. 春天的结束
- B. 夏天的来临
- C. 冬天的寒冷
-
“独抱琵琶看牡丹”中“独”字有何含义?
- A. 享受孤独
- B. 寂寞的心情
- C. 对美的欣赏
-
诗中提到的沉香亭主要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 A. 热闹
- B. 安静与优雅
- C. 幸福和团聚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相思》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对比王维的《相思》,两者均描绘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情感的表达,而陈允平的《暮春》则更注重景物的描写与意境的营造。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经与古诗词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