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树枝柯少,枯来复几春。
露根堪系马,空腹定藏人。
蠹节莓苔老,烧痕霹雳新。
若当江浦上,行客祭为神。
白话文翻译:
这棵古老的树枝叶稀少,经过几次春夏的轮回,依然枯萎。树根露出地面,可以用来系马,肚子空荡荡的,似乎藏着人。树身上有虫蛀的痕迹,苔藓已经很老,而烧焦的痕迹和雷电留下的新伤痕则显得格外醒目。如果这棵树在江边,行人就会来这里为它祭祀。
注释:
- 古树:指老树,象征岁月的流逝与沧桑。
- 枝柯:树的枝干与叶子。
- 露根:树根裸露在外。
- 空腹:形容树干内空空如也,暗示树的枯萎。
- 蠹节:指虫蛀的地方。
- 莓苔:生长在树上的苔藓。
- 烧痕:指树干上因为火烧留下的伤痕。
- 霹雳新:形容树干上新近的雷击痕迹。
- 江浦:指江边的岸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籍,字子容,唐代诗人,生于今陕西省。他以诗歌的清新和自然著称,作品多描写生活和自然,富有真情实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张籍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生命脆弱的感慨,体现出古树的沧桑与人类的渺小。
诗歌鉴赏:
《古树》通过描绘一棵古老的树木,表现了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诗中“古树枝柯少”一句,便引入了古树的主题,树的枯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接着,诗人用“露根堪系马”描绘了树根外露的状态,暗示着其生命力的衰弱,表现了自然界的无情与人类的渺小。
“空腹定藏人”则进一步强调了这棵树的空虚,似乎在暗示着树内的孤寂与无依无靠,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后面几句“蠹节莓苔老,烧痕霹雳新”则通过对比,展现古树的破损与新的伤痕,揭示出自然界的残酷与生命的脆弱。
最后一句“若当江浦上,行客祭为神”则给人以启示,行人会对这棵古树进行祭祀,表明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时间流逝的感伤。整首诗在描绘古树的同时,折射出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树枝柯少:古树的枝叶已然稀少,表现出树木的衰老。
- 枯来复几春:经过多少个春天,它依旧枯萎,暗示时间的无情。
- 露根堪系马:树根裸露,甚至可以用来系马,表现其孤独和衰败。
- 空腹定藏人:树内空空如也,似乎隐藏着生命的痕迹。
- 蠹节莓苔老:虫蛀的地方和苔藓的老化,象征着时间的侵蚀。
- 烧痕霹雳新:树上新近的烧痕,显示自然的破坏力。
- 若当江浦上:假如这棵树在江边,暗示人类对自然的敬畏。
- 行客祭为神:行人会为古树祭祀,体现对生命的尊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树比作衰老的人,表现出生命的无常。
- 对仗:运用对仗的修辞,使诗句韵律感增强。
- 拟人:赋予古树以情感,反映诗人的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树的描绘,反映出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无情,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树:象征着岁月、生命的经历与沧桑。
- 根:代表生命的根基与存在。
- 虫蛀与苔藓:象征着时间的侵蚀与自然的循环。
- 烧痕与霹雳:代表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古树象征着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生命的繁荣
- C. 自然的美丽
-
“空腹定藏人”意指什么?
- A. 树内有宝藏
- B. 树内无任何生命
- C. 树木茂盛
-
诗人在最后一句提到的祭祀,代表了什么?
- A. 对生命的尊重
- B. 对古树的无情
- C. 对自然的漠视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相比,张籍的《古树》更注重对自然的描写与人文关怀,而李白则强调了个人的情感与理想。在意象上,李白的作品更具浪漫色彩,而张籍则偏向于沉思与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