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到泾州塞,唯闻羌戍鼙。
道边古双堠,犹记向安西。
白话文翻译:
走到泾州的边塞,只听见羌族守军的战鼓声。
路边的古老双堠,依然让我想起昔日前往安西的情景。
注释:
- 行到:走到,行走到某地。
- 泾州塞:指位于泾河流域的边防地区,古代边塞的军事防御设施。
- 唯闻:只有听见,表示听到的声音是唯一的。
- 羌戍:羌族的守军,戍是守卫的意思。
- 鼙:一种古代打击乐器,通常用于军事上,表示战斗的气氛。
- 道边:道路的旁边。
- 古双堠:古老的双堠,堠是指防御工事,双堠指两座防御堠。
- 犹记:仍然记得。
- 向安西:是指去往安西,安西是古代一个重要的边境地区。
典故解析:
“向安西”提到的是古代的安西都护府,位于今新疆地区,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诗中提到的羌族和边塞情景,反映了唐代与西域民族的互动与战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字希言,号少山,生于公元766年,卒年不详。以其边塞诗闻名,作品多表现对边地的生活和战争的思考,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国家与边境民族关系紧张时期,张籍身处泾州,目睹边塞的风貌与羌族的戍守,引发对往昔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泾州塞》是张籍的边塞诗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边塞的孤寂与战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边疆生活的感慨。开篇通过“行到泾州塞”引入主题,景象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冷清和肃杀的气息。诗人仅仅是听到羌戍的战鼓声,便能联想到自身的经历与历史的变迁,显示出一种深刻的历史感与无奈的情愫。
古双堠的描写,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映,更是对过往的追忆,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无常。诗中简单的字句,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声声战鼓如同心中的感叹,令人不禁沉思。整首诗虽然字数不多,却在意境上达到了很高的层次,既有对边塞生活的描摹,也有对历史的叹息,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维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到泾州塞:诗人到达泾州的边塞,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和边塞的荒凉。
- 唯闻羌戍鼙:只听见羌族守军的战鼓声,突出战斗的氛围和紧张的局势。
- 道边古双堠:路边的古老防御工事,体现历史的积淀和岁月的变迁。
- 犹记向安西:抒发对往昔的怀念,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与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鲜明的对比,比如“行到泾州塞”与“道边古双堠”。
- 意象:通过“羌戍”、“战鼓”等意象,传达出战争的氛围和边塞的孤寂。
主题思想:
诗歌的核心思想在于对边塞生活的沉思与历史的追忆,表达了对边疆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感慨。情感基调是忧伤与怀念,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和对过去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泾州塞:象征边疆的防卫与孤独。
- 羌戍:代表外族的侵扰与战争的威胁。
- 双堠:历史的沉淀与防御的象征,体现人类对抗外敌的努力。
- 安西: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诗人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唯闻羌戍鼙”的意思是什么? A. 只听见羌族的歌声
B. 只听见羌族守军的战鼓声
C. 只听见羌族的哭声
D. 只听见羌族的欢笑声 -
诗人提到的“安西”是指哪里的地区? A. 今北京
B. 今新疆
C. 今陕西
D. 今四川 -
诗中的双堠象征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荒凉的边塞防线
C. 美丽的山水
D. 热闹的集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燕歌行》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张籍的《泾州塞》更强调边塞的孤独与历史感,而王之涣则更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两者在主题和情感上形成鲜明对比,但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边疆的关注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张籍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