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南华有祖师衣钵》

时间: 2024-09-19 20:38:01

达磨将身带履归,殷勤分付钵和衣。

更和衣钵将归去,免与中原讲是非。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再游南华有祖师衣钵

作者: 曾丰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达磨将身带履归,
殷勤分付钵和衣。
更和衣钵将归去,
免与中原讲是非。

白话文翻译:

达磨大师准备带着鞋子回去,
殷切地交代着衣钵的事。
再把衣钵带回去,
免得与中原的人争论是非。

注释:

  • 达磨: 释迦牟尼的传人,禅宗的创始人,象征着禅宗的传承。
  • : 指佛教僧人用来乞食或盛放食物的器具,象征修行的生活。
  • : 指僧衣,象征出家人的身份和修行。
  • 中原: 指中国的中心地区,常用来代指士人、学者或政治中心。

典故解析:

  • 达磨传衣: 这是禅宗中的一个重要典故,达磨将自己的衣钵传给了后继者,象征着法脉的传承。
  • 南华: 指南华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是禅宗重要的道场之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曾丰,宋代诗人,活跃于南唐时期,其诗作多表现对佛教的理解和生活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曾丰再游南华寺时,表达了他对禅宗思想的思考及对尘世是非纷争的淡泊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达磨及其衣钵的描写,表达了对禅宗的深刻理解和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诗中,达磨作为禅宗的祖师,既是一个历史人物,也是一个象征,代表着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达磨在临终时将衣钵托付,显示出他对法脉传承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弟子的殷切期望。诗的最后两句更是直言不讳,表达出对中原人事争议的不屑与回避,显示出诗人对纷扰世界的淡然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展现了佛教文化对诗人心灵的滋养,以及他对人生哲学的独特见解。通过达磨这一形象,曾丰传达了对传承、归属和内心平静的追求,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种超然的精神追求与宁静的力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达磨将身带履归": 达磨大师准备返回,表达出对归属的渴望。
    • "殷勤分付钵和衣": 达磨在临终时,认真交代衣钵,象征着法脉的传承。
    • "更和衣钵将归去": 进一步强调将衣钵带走的意愿,显示出对修行的执着。
    • "免与中原讲是非": 表达对尘世纷争的逃避,强调内心的宁静。
  • 修辞手法:

    • 对仗: "钵和衣"与"衣钵将归"形成对仗,增强了句子的韵律感。
    • 象征: 钵与衣作为佛教修行的象征,代表着传承与修行的生活。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达磨的形象,探讨了传承与归属的主题,强调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出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 达磨: 象征着传承与智慧的化身。
  • 衣钵: 象征着修行者的身份与职责。
  • 中原: 象征着世俗的纷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达磨是谁的传承者?

    • A. 佛教的创始人
    • B. 道教的神仙
    • C. 儒家的先知
  2. "中原"在诗中指代什么?

    • A. 乡村
    • B. 政治中心
    • C. 文化发源地
  3. 诗中表现的态度是什么?

    • A. 对世俗的热爱
    • B. 对争斗的厌倦
    • C. 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南华山》 - 另一个关于南华山的诗作,探讨禅宗思想。
  • 《禅僧》 - 反映修行生活的诗歌。

诗词对比:

  • 曾丰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表现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但曾丰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超然,而白居易则更关注于人生的无常与离别的感伤。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通论》
  • 《禅宗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