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赵二侍御使西军赠两省旧僚之作》
时间: 2025-01-01 13:21: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赵二侍御使西军赠两省旧僚之作》 ——张九龄
石室先鸣者,金门待制同。
操刀尝愿割,持斧竟称雄。
应敌兵初起,缘边虏欲空。
使车经陇月,征旆绕河风。
忽枉兼金讯,非徒秣马功。
气清蒲海曲,声满柏台中。
顾己尘华省,欣君震远戎。
明时独匪报,尝欲退微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西军的经历和对旧友的思念。诗的开头提到石室中响起的声音,仿佛是金门的等待。作者曾希望能用刀割去敌人的头颅,但最终还是以斧头的雄姿称霸。随着敌军初起,边境上的敌人也在蠢蠢欲动。使者的车经过陇山,征战的旗帜随风摇曳。忽然间传来了好消息,这并非只是为了给马匹补充粮草。气候清新,蒲海的曲调如歌,声音满盈在柏台之中。回想起昔日的荣华富贵,欣喜于你能在远方震慑敌人。明理之时,不是单纯的报答,曾几何时也想退隐于微薄的生活。
注释:
- 石室:指的是山中的石室,此处象征深山老林。
- 金门:可能指的是宫廷或重要的关口。
- 操刀、持斧:分别指代战斗中的不同角色,刀割象征勇猛,斧头则象征力量。
- 应敌兵初起:指敌军开始集结。
- 虏欲空:指敌人希望掠夺空虚,意图不轨。
- 使车经陇月:使者的车在陇山间行驶。
- 征旆:征战的旗帜。
- 秣马功:给马匹补充粮草、休整,为征战做好准备。
- 气清蒲海曲:清新的气息如同蒲海的乐曲。
- 柏台:古代祭祀或议政的地方,象征高地。
- 尘华省:往日的荣华显赫。
- 震远戎:威慑远方的敌军。
- 微躬:隐退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九龄(678-740年),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诗风清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诗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国家的关怀为主,风格典雅而深刻。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唐代,作者因事出征西军,回顾往昔与旧友的情谊,表达了对国家和友人的关切与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军旅生活的艰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战斗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开篇的“石室先鸣者”象征着深山中即将爆发的战斗,暗示着紧张的气氛。接下来的“金门待制同”则引出对国家安危的关心,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和友人的忠诚与责任感。
诗中“操刀尝愿割”与“持斧竟称雄”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复杂情感,既渴望为国捐躯,又对杀戮本身的抗拒。随着诗情的发展,诗人不仅抒发了自己对战斗的期待,也表达了对昔日荣华的怀念,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与反思。
最后,诗人对远方友人的祝福和对自己隐退生活的向往,构成了全诗的情感高点,传递出一种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在情感的抒发与对国家的忠诚中达到了一种和谐的统一,展现了张九龄作为唐代诗人的深厚情怀和文学素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室先鸣者:借用石室中的回音,预示战斗即将开始。
- 金门待制同:金门的守卫,强调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 操刀尝愿割:表达出诗人的勇猛与愿望,想要在战斗中立功。
- 持斧竟称雄:最终以斧头的威力来称雄,显示出战斗的艰辛。
- 应敌兵初起:敌军的集结,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斗。
- 缘边虏欲空:敌人对边境的掠夺欲望,暗示着紧张的局势。
- 使车经陇月:使者的车行经陇山,象征着消息的传递和征战的气氛。
- 征旆绕河风:征战的旗帜随风摇曳,营造出战斗的场景。
- 忽枉兼金讯:传来好消息,不仅是物质的补给,还有精神上的激励。
- 非徒秣马功:强调成功的背后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补给。
- 气清蒲海曲:自然的美好与人间的激烈形成对比,表现出内心的清净。
- 声满柏台中:柏台的声音象征着人们的欢呼,表现出对胜利的期盼。
- 顾己尘华省:对往日荣华的反思,表现出对过往的追忆。
- 欣君震远戎:对友人的祝福,渴望他们能在战斗中胜利。
- 明时独匪报:强调对友人的报答不仅仅是口头承诺。
- 尝欲退微躬:希望能退隐于平静的生活,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挣扎。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石室”、“金门”等意象,隐喻国家的安危。
- 对仗:如“操刀尝愿割,持斧竟称雄”,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排比:通过对各种意象的排列,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国家的关怀与对友情的珍视,表现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渴望。通过对战争的描绘与对友人的祝福,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室:象征着深山、幽静,预示着战斗的来临。
- 金门:象征着国家的门户,隐喻着安全与防护。
- 刀、斧:分别象征勇猛与力量,展现出战斗的不同面貌。
- 使车:象征着信息的传递与征战的动态。
- 蒲海曲:象征着自然的美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石室”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深山中的回音
B. 战斗的开始
C. 友谊的象征
D. 荣华富贵 -
诗中提到的“金门”指的是:
A. 重要的关口
B. 皇宫
C. 战斗的地点
D. 旧友的家 -
“操刀尝愿割”中“刀”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战斗中的勇气
C. 力量
D. 退隐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侠客行》
- 杜甫《兵车行》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李白《侠客行》:同样描绘了战斗与英雄情怀,但更加注重个人的豪情壮志。
- 杜甫《兵车行》:强调战争对百姓的影响,表现出对战争的反思与悲悯。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展现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未来的期盼,情感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