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长行》
时间: 2025-01-06 09:12: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废长行》
作者:赵抟 〔唐代〕
紫牙镂合方如斗,
二十四星衔月口。
贵人迷此华筵中,
运木手交如阵斗。
不算劳神运枯木,
且废为官恤茕独。
门前有吏嚇孤穷,
欲诉门深抱冤哭。
耳厌人催坐衙早,
才闻此戏身先到。
理人似爱长行心,
天下安平多草草。
何当化局为明镜,
挂在高堂辨邪正。
何当化子作笔锋,
常在手中行法令。
莫令终日迷如此,
不治生民负天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繁华的宴会场景,贵人们在华丽的筵席上沉迷,完全忘却了外面的民生疾苦。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官场奢侈和对民众困苦的强烈不满。他希望能够有一个明镜,照出官员的邪恶与不公;希望有一支笔,时刻提醒自己要施行公正的法律,关心民众,维护国家的安定。他想要唤醒那些沉迷于享乐的官员,不要再让百姓在痛苦中挣扎。
注释
- 紫牙镂合:紫牙是指一种古代的装饰工艺,镂刻在牙齿上的纹样;这里形容筵席的华丽。
- 二十四星:指二十四个星宿,古代天文学的划分。
- 华筵:华丽的宴席。
- 运木手交:形容官员在宴会上互相交谈、调侃的情景。
- 茕独:孤独、无依无靠。
- 吏:指官吏。
- 理人:处理事务的人。
- 化局:希望能把官场变成明镜,照出真实。
- 法令:法律法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抟,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见长,作品风格多以讽刺与现实关怀为主,常关注社会民生。
创作背景
《废长行》创作于唐代,背景是当时社会上层的奢华与下层民众的困苦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现象的不满与质疑。
诗歌鉴赏
《废长行》不仅是一首对奢侈生活的抨击,更是一首对社会公义的呼唤。诗中通过对比和对官员行为的讽刺,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诗人用“紫牙镂合”和“华筵”来展现官场的奢华生活,反映出贵人们的无知与麻木,而“门前有吏嚇孤穷”则表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无奈与悲惨。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刻。
另外,诗人在结尾处以“何当化局为明镜”和“何当化子作笔锋”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渴望,诗人希望能够通过清明的法律和公正的官员来实现对民众的关怀。这种希望与现实的冲突,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感情的张力,读来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紫牙镂合方如斗:宴席如斗般华丽,奢华的装饰。
- 二十四星衔月口:宴席上星月交辉,描绘美丽的景象。
- 贵人迷此华筵中:贵人们沉迷于宴会上,忘却了一切。
- 运木手交如阵斗:官员们在争论、争斗,形象生动。
- 不算劳神运枯木:不在意自己消耗了多少精力。
- 且废为官恤茕独:官员们却漠视孤独者的疾苦。
- 门前有吏嚇孤穷:门前的官吏对穷人态度冷漠。
- 欲诉门深抱冤哭:穷人想诉冤,却无处倾诉。
- 耳厌人催坐衙早:耳边不断有人催促,让人厌烦。
- 才闻此戏身先到:才听到戏剧的声音,自己已到。
- 理人似爱长行心:处理事务的人似乎只关心形式。
- 天下安平多草草:社会治安多是草草应付。
- 何当化局为明镜:希望官场能够变得透明。
- 挂在高堂辨邪正:挂在堂上以辨别善恶。
- 何当化子作笔锋:希望能有一支笔来书写公正。
- 常在手中行法令:时刻提醒自己行使法律。
- 莫令终日迷如此:不要让人们在迷惘中度日。
- 不治生民负天子:不治理民众就是对天子的背叛。
修辞手法
- 对比:奢华的筵席与贫苦的民生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官员的行为拟人化,表现出对其无情的批判。
- 比喻:用华丽的意象比喻官场的奢华与腐败。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奢华与贫困的对比,表达了对官员冷漠和社会不公的强烈不满,呼唤对民众的关怀与公正的施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牙镂合:象征奢华与繁华的宴会。
- 华筵:代表官场的奢侈生活。
- 明镜:象征公正与透明。
- 笔锋:象征法律与公正的执行。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还深化了诗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废长行》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赵抟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紫牙镂合”形容的是?
- A. 官场的奢华
- B. 民众的疾苦
- C. 自然景色
- D. 战争场景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 A. 赞美自然
- B. 批判官场的奢华与冷漠
- C. 讨论爱情
- D. 赞美英雄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清明上河图》:描绘繁华与民生的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关注人间疾苦与美好景象。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与《废长行》:
- 张若虚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和人情的描绘,而赵抟则更关注于社会问题和官场腐败,两者风格各异,但均展现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