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退斋同年贡举》
时间: 2025-01-04 10:02: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退斋同年贡举
—— 吴语溪 〔宋代〕
看花携手鬓俱青,一转头来昨梦惊。
四海同年今有几,相逢此日得无情。
著书君已名千载,废学吾方悔半生。
离合升沉何足计,相期进德是功名。
白话文翻译
看着花儿,携手而行,双鬓已是青丝;
一转头,忽然惊醒,似乎梦中还在。
四海之内同年的人,如今又有多少?
今天相见,难道不该有些情义?
你已著书立名千载,而我却后悔半生未能学成。
离别与团聚、升沉与落下,何必去计较?
相互期望、提升德行,这才是真正的功名。
注释
- 鬓:指鬓发,形容两人都年轻。
- 无情:这里指的是相逢时的冷淡,似乎没有情感的交流。
- 著书:写书,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 废学:指放弃学习,表示对自己过往的懊悔。
- 离合升沉:离别与团聚、升迁与沉沦,人生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语溪,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歌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感慨,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贡举考试之后,诗人与同年好友相聚,感叹人生的无常与变迁,借此表达对友谊的珍惜和对自身学业的反思。
诗歌鉴赏
《赠退斋同年贡举》是一首抒发友谊与人生感慨的诗。在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与友人一起赏花的情景,展现出青春的朝气。随之而来的是对梦境的惊醒,暗示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诗人感叹在四海之内同年的人已然不多,彰显了时光流逝的无情。
接下来的两句, poet 对于朋友的成就表示钦佩,同时也流露出自我的懊悔,表明作者对于学业的耽搁感到自责。这种自我反思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触动人心。最后两句的哲理则引人深思,强调了人际关系与内在德行的重要性,认为相比功名,进德才是更值得追求的目标。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也对人生哲理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使读者在阅读时不仅感到美的享受,更引发对自身人生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看花携手鬓俱青:描绘了年轻男女在春天赏花的画面,表明他们正值青春年华。
- 一转头来昨梦惊:转瞬之间,梦境与现实的冲突,暗示人生的无常。
- 四海同年今有几:感叹同龄的人已不多,表现出对友谊的珍惜。
- 相逢此日得无情:暗指相见时的冷漠,表达了一种失落感。
- 著书君已名千载:赞美朋友的成就,突显对方的成功。
- 废学吾方悔半生:自责自己未能努力学习,感到遗憾。
- 离合升沉何足计:人生的变故不必太过计较,表明一种淡然的态度。
- 相期进德是功名:强调追求德行的重要性,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成就。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多处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借助“看花”来象征美好的青春时光。
- 反问:通过“何足计”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友谊的珍视与人生的思考,传达了在短暂人生中,追求内心的德行比追求外在的功名更为重要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青春与美好。
- 鬓:象征年华与青春的流逝。
- 书:象征知识与成就。
- 离合升沉:象征人生的变化与不确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看花携手鬓俱青”,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赏花的年轻人
- B. 老人的回忆
- C. 孩子的玩耍
-
“著书君已名千载”中“君”指的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朋友
- C. 学者
-
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什么?
- A. 功名
- B. 进德
- C. 财富
答案
- A. 赏花的年轻人
- B. 朋友
- B. 进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对比吴语溪的《赠退斋同年贡举》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友谊与人生的反思,但吴语溪更注重于内心的修养与追求,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对亲情的思念与人生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