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草庵度夏寄贻京王二》

时间: 2025-01-14 15:54:48

分将禅舍作书巢,补葺何妨自剪茅。

客病最宜亲梵夹,家贫只合荐山肴。

恰逢花尽荷擎蕊,正苦林疏笋放梢。

长吏任教征税遍,传呼应不到荒郊。

意思解释

忍草庵度夏寄贻京王二

原文展示

分将禅舍作书巢,补葺何妨自剪茅。
客病最宜亲梵夹,家贫只合荐山肴。
恰逢花尽荷擎蕊,正苦林疏笋放梢。
长吏任教征税遍,传呼应不到荒郊。

白话文翻译

将禅房改造成书房,修缮屋顶自剪杂草也无妨。
客人病了,最适合我亲自制作梵夹,
家境贫困,只能吃些山间的野菜。
正好遇到花谢荷花傍着蕊,
偏偏竹林稀疏,笋尚未发芽。
官吏任意征税,到处都是,
但传呼的声音却在荒郊应不见人影。

注释

  • 禅舍:指修行的地方,通常为寺院或僧舍。
  • 书巢:比喻书房或藏书之处。
  • 梵夹:一种简单的食物,通常由米粉或面粉制成,常见于佛教徒的饮食。
  • 荐山肴:指山野间采集的食物,表示生活朴素。
  • 长吏:指地方官员。
  • 征税:指征收税款。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诗中提到的“禅”与“梵夹”暗示了诗人的修身养性与清净生活的追求,体现了文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侯文熺,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隐逸生活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夏季,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和自我处境的反思,表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与对官场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展现了诗人在苦闷与闲适之间的摇摆。开篇以“分将禅舍作书巢”引入,既表明了居所的简朴,也暗示了诗人对修身养性的重视。接下来的几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朋友生病时的关切与自责,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温情与善良。

诗中“家贫只合荐山肴”一语,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接受与坦然,尽管生活清贫,但依然能够欣然自得。后半部分的“长吏任教征税遍”则显现出诗人对官场的无奈与对现实的反思,虽然官吏们忙于征税,但在荒郊野外却无人在意。这一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讽刺,更显露出他对自然与人情的向往。

整首诗节奏舒缓,意象清新,通过对自然景色与社会现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独特见解,显示了侯文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的诗歌技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分将禅舍作书巢:将原本用于修行的地方改造成读书的地方,表现对读书的喜爱。
    • 补葺何妨自剪茅:修补屋顶、自己割草,体现诗人对生活的自给自足。
    • 客病最宜亲梵夹:朋友生病,最适合自己亲自做饭,表明诗人的关怀与责任感。
    • 家贫只合荐山肴:生活清贫,只能吃些野菜,反映出诗人的朴素生活态度。
    • 恰逢花尽荷擎蕊:正值花谢、荷花凋零的时节,表现出自然的无情。
    • 正苦林疏笋放梢:竹林稀疏,笋尚未发芽,象征着希望的未到来。
    • 长吏任教征税遍:官员随意征税,反映出对社会的不满。
    • 传呼应不到荒郊:在偏远乡村,官府的号召无人回应,显示出社会的冷漠。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补葺何妨自剪茅”和“客病最宜亲梵夹”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居所比作书巢,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对友人的关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倡导一种回归自然与内心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 禅舍:象征着宁静与内心的修行。
  • 书巢:代表着知识与文化的积累。
  • 梵夹:体现了简朴与自然的饮食文化。
  • 花、荷、笋: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变迁。
  • 长吏:代表社会现实中的官僚主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侯文熺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梵夹”是什么?

    • A. 一种书籍
    • B. 一种食物
    • C. 一种乐器
  3. 诗中表达了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 A. 称赞
    • B. 讽刺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比较侯文熺的《忍草庵度夏寄贻京王二》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隐逸生活,但侯文熺更强调人际关系与社会现实,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
  • 《古诗词入门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