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郑县亭子(郑县游春亭在西溪上一名西溪亭)》
时间: 2025-01-17 10:09: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郑县亭子
郑县亭子涧之滨,
户牖凭高发兴新。
云断岳莲临大路,
天晴宫柳暗长春。
巢边野雀群欺燕,
花底山蜂远趁人。
更欲题诗满青竹,
晚来幽独恐伤神。
白话文翻译
在郑县的亭子边,溪水缓缓流淌,我从高处望去,心情格外愉快。山云缭绕,莲花盛开,映照着大路;天晴了,宫中的柳树在长春的阴影下显得更加幽深。巢边的野雀在调皮地欺负燕子,花丛中的蜜蜂远远地追随着人影。我更想在青竹上题诗,但到了傍晚,独自一人,恐怕会感到伤感。
注释
字词注释:
- 郑县:指当时的郑州地区,历史悠久。
- 涧:小溪或山沟。
- 户牖:窗户。
- 新:指新鲜、兴致。
- 云断:云雾缭绕的样子。
- 宫柳:指宫殿旁的柳树。
- 欺:戏弄、欺负。
- 趁:追随。
- 青竹:指青色的竹子,常用来题诗。
典故解析:
- 长春:象征春季的永恒,表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晚号杜工部,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杜甫的诗歌风格深沉、细腻,内容多关注社会民生,反映了唐朝的盛衰变化。
创作背景: 《题郑县亭子》写于杜甫晚年时。他在外游历,游春时心中感慨万千,抒发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郑县亭子游春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象以及内心的感慨与孤独。开头两句高扬的情绪,表达了他在高处眺望时的兴奋和愉悦,景色的美丽让他心情舒畅。接下来的几句则转为细致的描写,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巢边的野雀在调皮地欺负燕子,花丛中的蜜蜂在追逐着人影,显示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这种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他想在竹子上题诗,但又因独自一人而感到忧伤,这种情感的转折,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对孤独的感受。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深邃的情感,展现了杜甫作为诗人的细腻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郑县亭子涧之滨:描述亭子所处的位置,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
- 户牖凭高发兴新:从高处望出去,心情愉快,体现了诗人的开阔视野。
- 云断岳莲临大路:描绘了远山的云雾与盛开的莲花,象征美丽与希望。
- 天晴宫柳暗长春:晴天的宫殿旁柳树阴影,暗示着春天的生机与深邃。
- 巢边野雀群欺燕: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场景,展现了生物间的互动。
- 花底山蜂远趁人:蜜蜂追逐人影,表现了春天的活泼与生机。
- 更欲题诗满青竹:诗人希望在竹子上写诗,表达其创作欲望。
- 晚来幽独恐伤神:傍晚时分,独自一人,感到忧伤,展现了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断”比喻远山的云雾。
- 拟人:如“巢边野雀群欺燕”将小鸟拟人化。
- 对仗:如“天晴宫柳暗长春”对称工整,增加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孤独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深厚的情感与对自我内心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亭子:象征休憩与思考的空间。
- 涧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时光的无情。
- 野雀、山蜂:自然界的生动表现,象征着自由与活力。
- 青竹:象征坚韧与文人情怀,常用作吟咏的载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甫的字是什么?
- A. 子美
- B. 叔原
- C. 明德
- D. 义山
-
诗中提到的“巢边野雀群欺燕”,意在表现什么?
- A. 自然的宁静
- B. 生命的活泼
- C. 孤独的感受
- D. 春天的美好
-
诗的最后两句传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兴奋
- B. 悲伤
- C. 安静
- D.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表现春天的景象与诗人心境。
- 《游子吟》(孟郊):表达了对亲情和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春晓》(孟浩然):两首诗都描绘春天的美景,但杜甫更注重内心的感受,而孟浩然则更多展现自然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