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雁二首》
时间: 2025-01-17 10:12: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雁二首
作者:杜甫
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欲雪违胡地,先花别楚云。
却过清渭影,高起洞庭群。
塞北春阴暮,江南日色曛。
伤弓流落羽,行断不堪闻。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千里之外的衡阳,雁群又开始北归。
一对对雁儿朝着客人飞去,
每只雁儿都背对着人们飞行。
它们在云间急促地呼叫,在沙滩边栖息却稀少。
我用绳子系住了书信,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
想要雪飘洒在胡地,先要花儿离开楚云。
它们飞越清澈的渭水影,飞向高耸的洞庭群山。
北塞的春天阴云密布,江南的日色却显得昏暗。
伤羽的弓箭流落羽毛,行走中听见不堪的哀鸣。
注释:
字词注释:
- 衡阳:指衡山所在的地方。
- 北归:指候鸟在春天迁徙回北方。
- 瞻:仰望,注视。
- 系书:系上书信,寄托思念。
- 元浪:指初春的浪潮,常用以比喻初春的动荡。
典故解析:
- “双双瞻客上”:表现了雁群与人类的互动,反映了人对自然的观察。
- “愁寂故山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结合了自然与人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等历史事件,作品风格深情而沉重,关心民生。
创作背景:
《归雁二首》创作于杜甫流亡生涯中,正值国家动荡,诗人通过对归雁的描写,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归雁二首》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深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的雁群成为一种象征,既代表了自然的规律,也映射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每一对雁儿的飞翔,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距离与隔阂;而它们在云间的呼叫,则似乎在诉说着诗人心头的愁苦。杜甫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变化,展现了南北的对比,北方的阴云密布与南方的昏暗日色形成鲜明的对照。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出诗人心中的压抑与忧虑。
此外,诗人通过“系书元浪语”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似乎要通过这些自然的景象,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远方的雁群之上。全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示了杜甫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对自然的敏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
- 描述雁群的迁徙,表明季节的变化与生命的循环。
-
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
- 雁群的飞行与人类的目光交织,体现人与自然的联系。
-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 体现雁群在云中呼唤的急促,以及栖息的稀少,表现出孤独感。
-
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 书信寄托思念,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
欲雪违胡地,先花别楚云。
- 自然的变化与人情的相互影响,表现对故土的向往。
-
却过清渭影,高起洞庭群。
- 描述雁群飞越山水,展现自然之美。
-
塞北春阴暮,江南日色曛。
- 北方春天的阴暗与江南的昏暗,形成鲜明的对比。
-
伤弓流落羽,行断不堪闻。
- 表达对生命与命运的感慨,流落的羽毛象征着失落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雁群的飞行比作人类的情感表达。
- 拟人:雁群“相呼疾”,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归雁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了杜甫对自然与人情复杂关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雁:象征着迁徙与自由,寄托着诗人的思乡情。
- 云:象征着变化与不定,常与诗人的情感相结合。
- 沙边:代表着孤独与宁静,是诗人思念的寄托。
- 故山:象征着过去与记忆,反映了诗人的情感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归雁二首》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衡阳”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南方的城市
B. 北方的城市
C. 衡山所在的地方 -
诗中使用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雁
B. 竹子
C. 花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的赞美。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表达离别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描绘。
诗词对比:
杜甫的《归雁二首》与王维的《鸟鸣涧》,同为描写自然中鸟类的诗作,但杜甫更多地寄托了个人情感与对故乡的思念,而王维则强调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诗歌及其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