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安寓居寄赠贾岛
作者: 马戴
岁暮见华发,
平生志半空。
孤云不我弃,
归隐与谁同。
枉道紫宸谒,
妨栽丹桂丛。
何如随野鹿,
栖止石岩中。
白话文翻译:
岁末时节,我已见到白发,
我一生的志向却仍未实现。
孤云不曾抛弃我,
归隐的生活又能与谁分享?
白白地前往紫宸殿朝见,
却妨碍了我栽种丹桂的心愿。
不如和野鹿为伴,
栖息在石岩之间。
注释:
字词注释:
- 岁暮:年末,指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衰老。
- 华发:白发,象征年老。
- 志:志向、理想。
- 孤云:孤独的云,象征自由的灵魂。
- 归隐:隐居,远离世俗。
- 紫宸:指紫禁城,即皇宫。
- 丹桂:象征高洁的桂花,常用于比喻文人雅士的理想。
- 妨:妨碍。
- 随野鹿:与野鹿为伴,象征自然和隐逸。
- 栖止:栖息、停留。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紫宸”指的是皇宫,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与厌倦。而“丹桂”则象征着文人的理想与追求,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戴,唐代诗人,生于唐玄宗时期,生活在盛唐时期,作品多以山水田园诗见长,常表达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失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之时,表现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岁暮时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以“岁暮见华发”引入,直接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与自身的老去,勾起了读者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接着“平生志半空”传达出诗人对理想未能实现的失落与惋惜,显露出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孤云不我弃”一句,运用孤云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由与隐逸的渴望。接下来,诗人通过“妨栽丹桂丛”表达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因追求名利而妨碍了自身的理想与志向。最后,诗人以“何如随野鹿,栖止石岩中”作结,展现了他宁愿与自然为伴、过着清幽自在的生活的愿望,蕴含着一种对世俗的拒绝和对自然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既有对人生的哲思,也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岁暮见华发:年末时节,白发悄然显现,暗示年岁的增长和时光的流逝。
- 平生志半空:一生的理想与抱负仍未实现,表达出一种失落感。
- 孤云不我弃:即使身处孤独,依然有孤云相伴,暗示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归隐与谁同:隐居生活能与谁共享,反映出对孤独的无奈和渴望。
- 枉道紫宸谒:白白地去朝见皇宫,意指对名利的追求是徒劳的。
- 妨栽丹桂丛:因追求权利而妨碍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 何如随野鹿:不如与野鹿为伴,表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 栖止石岩中:隐居于山石之间,象征宁静与自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的理想与孤独的云相提并论,突显孤独与自由的主题。
- 对仗:如“枉道紫宸谒,妨栽丹桂丛”,展现了诗歌的工整与美感。
- 意象:孤云、野鹿、石岩等意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由与隐逸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人生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漠,体现出一种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发: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孤云:象征自由与独立的精神。
- 丹桂:象征理想与追求,常与文人雅士的品德相联系。
- 野鹿: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宁静的生活。
- 石岩:象征隐逸与自然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岁暮见华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C. 对未来的希望 -
诗人用“孤云”象征什么?
A. 朋友的陪伴
B. 自由的灵魂
C. 功名利禄 -
“何如随野鹿,栖止石岩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A. 追求名利
B. 归隐自然
C. 追求权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的向往。
- 李白《月下独酌》:体现了对自由与放荡不羁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马戴的《长安寓居寄赠贾岛》和王维的《鹿柴》均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但马戴更多强调了对世俗名利的厌倦,而王维则表现了对山水田园的热爱与陶醉,二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