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翠微寺》

时间: 2025-01-16 22:39:39

处处松阴满,樵开一径通。

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

积翠含微月,遥泉韵细风。

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翠微寺
马戴 〔唐代〕
处处松阴满,樵开一径通。
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
积翠含微月,遥泉韵细风。
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

白话文翻译:

到处都是松树的阴影,山间小路被樵夫开辟出来。
鸟儿归巢,山谷里显得格外宁静,僧人在石楼中低声说话。
翠绿的山影映衬着微弱的月光,远处的泉水伴随着细微的风声。
我在寺中走动,心中却不感到厌倦,想起了故乡的山水。

注释:

  • 松阴:松树的阴影,这里用来描绘环境的静谧。
  • :樵夫,指砍伐树木的人。
  • 云壑:云雾缭绕的山谷。
  • 僧语:和尚的谈话声。
  • 积翠:指山的绿色,积累成翠。
  • 微月:微弱的月光。
  • 遥泉:远处的泉水。
  • 韵细风:细微的风声,带有泉水的韵味。
  • 经行:诵经或行走,表示在寺中修行的状态。
  • 心不厌:心中没有厌倦的感觉。
  • 故山:故乡的山。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鸟归云壑”可以理解为一种归属和安宁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戴,字子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作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马戴在翠微寺游览时,诗人感受到了山林的静谧与佛教的清幽,因而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内心的感受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宿翠微寺》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对内心情感的深刻体验。全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从外到内的推进,开头描述了寺外的松阴与樵夫开辟的小路,展现出自然的幽静与人类的活动。接着,鸟归云壑,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结合僧人的低语,更加突显出寺中的清幽与和谐。最后两句则将视角转向内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显示出一种淡淡的乡愁。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心灵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处处松阴满,樵开一径通。
    描述了寺外的松树阴影,暗示环境的宁静与幽深,樵夫的开路则带来人类活动的痕迹。

  • 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
    鸟儿归巢,山谷中的宁静与僧人的低语形成对比,突出一种安静的氛围。

  • 积翠含微月,遥泉韵细风。
    描绘出微弱的月光映照在山水上,远处泉水与细风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自然的韵律感。

  • 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
    表达了诗人在寺中诵经时心中没有厌倦,反而思念起故乡,情感深邃而富有层次。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诗中“鸟归”拟人化,增加了情感的投入;“积翠”则通过比喻展现自然的美丽。
  • 对仗:如“鸟归—僧语”,形成了音韵的和谐,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思念,折射出一种淡泊宁静、心灵归宿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阴:象征着宁静与自然。
  • 云壑:代表了深邃与归属感。
  • 微月:象征着柔和与宁静的夜晚。
  • 遥泉:代表着远方的清新与生命的源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樵开一径通”中的“径”指的是什么?

    • A. 小路
    • B. 大道
    • C. 河流
    • D. 山峰
  2. 诗人提到的“鸟归”指的是什么情景?

    • A. 鸟儿飞走
    • B. 鸟儿归巢
    • C. 鸟儿鸣叫
    • D. 鸟儿嬉戏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忧伤
    • B. 乡愁
    • C. 欢喜
    • D.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自然的宁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自然的热爱。
  • 孟浩然《春晓》: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文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以上内容为对《宿翠微寺》的详细解析与解读,希望对您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