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门夹峭石,石路荫长松。
谷响猿相应,山深水复重。
餐霞人不见,采药客犹逢。
独宿灵潭侧,时闻岳顶钟。
白话文翻译:
在云门山夹峙的陡峭岩石之间,石路上长松树成荫。山谷里猿猴的叫声相互应和,深山中水流重重叠叠。吃霞的仙人看不见,而采药的客人却偶尔相逢。独自一人宿于灵潭旁,时不时听到岳顶寺的钟声。
注释:
- 云门:可能指云门山,地名。
- 夹峭石:形容石头高耸陡峭。
- 荫长松:松树遮荫,树木茂密。
- 谷响猿相应:山谷中猿猴的叫声互相回应。
- 山深水复重:山中水流重重叠叠,形容山水景色幽深。
- 餐霞:指仙人或隐士,意指享受自然的美好。
- 灵潭:灵秀的潭水,指自然景观。
- 岳顶钟:岳山顶上的钟声,可能是庙宇或寺院的钟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戴,唐代诗人,字君明,号青山,生于盛唐,活动于中后期。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隐逸生活为主,风格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早发故山作》创作于马戴游历故乡的途中,表现了他对故乡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唐代士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山水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首联“云门夹峭石,石路荫长松”描绘了高耸的岩石和长松树遮荫的小路,勾勒出一种险峻而幽静的环境。接下来的两句“谷响猿相应,山深水复重”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自然的静谧,猿猴的叫声在山谷中回荡,既有生气又显得孤独,水流重重叠叠,给人以深邃的感觉。
最后两句则从自然景观转向人文情感,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宿于灵潭旁的孤独感,以及偶尔听到的钟声带来的思乡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的美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故乡深厚的情感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体现了唐代诗人追求自然与心灵和谐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门夹峭石:描绘云门山的险峻。
- 石路荫长松:石路长松成荫,展现自然美。
- 谷响猿相应:山谷里猿猴叫声相应,表现生动。
- 山深水复重:深山里的水流错落有致,意象丰富。
- 餐霞人不见:隐士难见,反映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采药客犹逢:偶尔遇到采药的客人,增添人情味。
- 独宿灵潭侧:独自一人,表现孤独感。
- 时闻岳顶钟:偶尔听到钟声,唤起思乡情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餐霞”暗指隐士生活。
- 拟人:猿猴的叫声仿佛在回应,增强了画面感。
- 对仗:如“石路荫长松”和“谷响猿相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山水与隐逸生活展开,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传达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彰显了唐代士人的高洁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门:象征高远、险峻的境界。
- 猿声:象征自然的生机与孤独。
- 灵潭:象征宁静与心灵的归处。
- 钟声:象征思乡和人文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云门夹峭石”描绘的是哪个自然景观? A. 河流
B. 山峰
C. 森林 -
“谷响猿相应”中的“猿”是指? A. 一种鸟
B. 一种兽
C. 一种虫 -
诗中提到的“餐霞”指的是? A. 游人
B. 仙人
C. 渔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马戴的《早发故山作》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山水景色,前者更注重描写人文情感与孤独,后者则强调宁静与和谐,展示了不同的风格与意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