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宪生朝三首 其二 黄公度 〔宋代〕 经术贤关望,吁谟帝席前。词场声掷地,宪府力回天。金鉴风流在,炎陬雨露偏。慇勤理归揖,早觐日华边。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贤能的关隘上研习经典,在皇帝的座前献上深思熟虑的计策。在文坛上名声响亮,如同掷地有声;在宪政机构中力量强大,能够扭转乾坤。金鉴(指明君)的风范依旧流传,炎热的南方地区也得到了雨露的滋润。殷勤地整理行装,准备归乡行礼,早日朝见皇帝,沐浴在日华的光辉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经术:指经典学问。
- 贤关:指贤能的关隘,比喻学问的高深。
- 吁谟:深思熟虑的计策。
- 帝席:皇帝的座位,代指皇帝。
- 词场:文坛。
- 声掷地:形容名声响亮,掷地有声。
- 宪府:指宪政机构。
- 力回天:形容力量强大,能够扭转乾坤。
- 金鉴:指明君,因其能鉴别人才,故称。
- 炎陬:炎热的南方地区。
- 雨露偏:比喻得到特别的恩泽。
- 慇勤:殷勤,指热情周到。
- 理归揖:整理行装,准备归乡行礼。
- 早觐日华边:早日朝见皇帝,沐浴在日华的光辉之中。
典故解析:
- 金鉴:典出《尚书·大禹谟》,比喻明君能鉴别人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1089-1146),字师宪,号梅山,南宋初年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反映时政的作品。此诗是他为黄宪庆生而作,表达了对黄宪的赞美和祝愿。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黄宪庆生而作,黄宪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诗中充满了对黄宪的赞美和祝愿,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时政的关注和对明君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黄宪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贤能之士的敬仰和对明君的期待。诗中“经术贤关望,吁谟帝席前”描绘了黄宪在学问和政治上的卓越才能,而“词场声掷地,宪府力回天”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在文坛和政坛上的影响力。后两句“金鉴风流在,炎陬雨露偏”则表达了对明君的期待和对黄宪得到恩泽的祝愿。整首诗语言典雅,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经术贤关望,吁谟帝席前”:黄宪在学问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在政治上也能提出深思熟虑的计策,直接面对皇帝。
- “词场声掷地,宪府力回天”:黄宪在文坛上名声响亮,在宪政机构中力量强大,能够影响国家大事。
- “金鉴风流在,炎陬雨露偏”:明君的风范依旧流传,炎热的南方地区也得到了特别的恩泽。
- “慇勤理归揖,早觐日华边”:黄宪殷勤地整理行装,准备归乡行礼,早日朝见皇帝,沐浴在日华的光辉之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声掷地”比喻名声响亮,“力回天”比喻力量强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经术贤关望,吁谟帝席前”和“词场声掷地,宪府力回天”。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黄宪的赞美和祝愿,同时也表达了对明君的期待和对国家政治的关注。通过黄宪的形象,作者传达了对贤能之士的敬仰和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经术:学问的高深。
- 贤关:学问的高深。
- 帝席:皇帝的座位,代指皇帝。
- 词场:文坛。
- 声掷地:名声响亮。
- 宪府:宪政机构。
- 力回天:力量强大。
- 金鉴:明君。
- 炎陬:炎热的南方地区。
- 雨露偏:特别的恩泽。
- 慇勤:殷勤。
- 理归揖:整理行装,准备归乡行礼。
- 早觐日华边:早日朝见皇帝,沐浴在日华的光辉之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经术贤关望”中的“贤关”指的是什么? A. 贤能的关隘 B. 贤能的座位 C. 贤能的学问 D. 贤能的计策
-
诗中“词场声掷地”形容的是什么? A. 文坛上的声音 B. 文坛上的名声 C. 文坛上的力量 D. 文坛上的计策
-
诗中“金鉴风流在”中的“金鉴”指的是什么? A. 明君 B. 明镜 C. 明灯 D. 明书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公度的《黄宪生朝三首》其他两首。
- 其他宋代诗人的庆生诗,如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
诗词对比:
- 黄公度的《黄宪生朝三首》与其他宋代诗人的庆生诗相比,更注重对个人才能和政治影响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黄公度诗集》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