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昨日卖衣裳,今日卖衣裳。
衣裳浑卖尽,羞见嫁时箱。
有卖愁仍缓,无时心转伤。
故园有虏隔,何处事蚕桑。
白话文翻译
昨天我卖衣服,今天也在卖衣服。
衣服已经卖得差不多了,羞于见到当初嫁时的箱子。
虽然有卖愁的心情,却总是心情转变得缓慢,
故乡被敌人隔绝,不知道在哪里再从事养蚕和种桑。
注释
- 衣裳:指衣服。
- 羞见:感到羞愧见到。
- 嫁时箱:结婚时的嫁妆箱。
- 卖愁:指通过卖东西来发泄心中的忧愁。
- 蚕桑:养蚕和种桑树,指传统的农耕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窈窕,唐代女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因其作品多表现女性的情感与生活,风格细腻、婉约。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可能因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出售衣物,表达了对故乡和传统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无奈与伤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卖衣裳”的反复提及,展现了诗人生活的艰辛与对曾经美好生活的怀念。开头两句,诗人以简单的叙述方式,表达了自己被迫出售衣物的现实,重复“卖衣裳”二字,渗透出生活的单调与无奈。接下来的“衣裳浑卖尽”,则揭示了生活困境的加深,诗人已无衣可卖,心中羞愧与不甘交织,无法面对曾经的嫁妆箱,这不仅是物质的失落,更是对自我价值的质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卖愁仍缓,无时心转伤”一句,展现了诗人的内心挣扎。即便是在忙碌中,也无法摆脱心中的忧愁,情感的变化显得缓慢而沉重。最后两句提到的“故园有虏隔”更是加重了情感的沉重感,表明了故乡的隔绝与无奈,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无能为力的伤感交织,流露出深切的乡愁。综上所述,整首诗充满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而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日卖衣裳,今日卖衣裳:反复强调了生活的艰辛与单调。
- 衣裳浑卖尽,羞见嫁时箱:表达了对自我价值的羞愧,暗示着生活的困境。
- 有卖愁仍缓,无时心转伤:展示了内心的压抑与痛苦,即使在忙碌中也难以释怀。
- 故园有虏隔,何处事蚕桑: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现实的无奈,增加了情感的厚度。
修辞手法:
- 反复:通过“卖衣裳”的重复,强调生活的单调与无奈。
- 对仗:如“有卖愁仍缓,无时心转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嫁时箱、故园等意象,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诗歌主题围绕生活的困境与对故乡的思念展开,展现了个体在社会动荡中的无奈与悲伤,深刻反映了人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衣裳:象征着个人的生活状态与社会地位。
- 嫁时箱:象征着过去的美好与身份的变化。
- 故园:代表着归属感与乡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衣裳”主要代表什么?
- A. 生活的富裕
- B. 生活的困境
- C. 个人的身份
-
“故园有虏隔”中的“虏”指的是什么?
- A. 敌人
- B. 亲人
- C. 朋友
-
诗人通过反复的方式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
- C.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张窈窕的《上成都在事》更侧重于女性的内心世界与社会现实的困扰,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女性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