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成都在事(一作成都即事)》

时间: 2024-12-29 22:45:58

昨日卖衣裳,今日卖衣裳。

衣裳浑卖尽,羞见嫁时箱。

有卖愁仍缓,无时心转伤。

故园有虏隔,何处事蚕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昨日卖衣裳,今日卖衣裳。
衣裳浑卖尽,羞见嫁时箱。
有卖愁仍缓,无时心转伤。
故园有虏隔,何处事蚕桑。

白话文翻译:

昨天卖衣服,今天还在卖衣服。
衣服已经卖得差不多了,真羞愧见到嫁妆箱。
有时卖愁却仍然缓慢,没有时间让心情转为伤感。
故乡有敌人隔绝,哪里可以再做蚕桑的事情?

注释:

  • 衣裳:指衣服,字面意思。
  • 羞见:羞愧见到。
  • 嫁时箱:指嫁妆箱,结婚时准备的衣物和首饰。
  • 有卖愁:有时在出售愁苦的感觉。
  • :慢慢地。
  • 无时心转伤:没有时间让心情转为伤感。
  • 故园:故乡。
  • :敌人或侵略者。
  • 蚕桑:养蚕和种桑树,象征着农村的生活和自给自足。

典故解析:

“嫁时箱”体现了女性在婚姻中所承载的期待与责任,而“蚕桑”则是指传统的农耕生活与自给自足的状态,反映出诗人在现实困境中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窈窕是唐代的一位女性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在感情细腻、意象丰富方面颇具特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诗人可能经历了战乱、失去故乡等困境,表达了对过去简单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诗歌鉴赏:

《上成都在事》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往日生活的思索与感慨。开篇“昨日卖衣裳,今日卖衣裳”,简单而又直接的叙述方式,展现了一种疲惫与无奈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反复的“卖衣裳”,暗示自己生活的窘迫与困扰,表明她在努力维持生计,却又感到无力与羞愧。

接着,“衣裳浑卖尽,羞见嫁时箱”,更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愧疚。嫁妆箱的出现,仿佛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现实的讽刺。她曾经的美好梦想与如今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失落感。

最后两句“故园有虏隔,何处事蚕桑”则是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敌人的侵扰使得她无法返回故乡,无法再从事自己熟悉的蚕桑生产。这不仅是对生活的无奈,更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挣扎与痛苦,传达出对家乡生活的依恋与无奈,表现了女性在社会变迁中的脆弱与坚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昨日卖衣裳:描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窘迫,暗示其经济困境。
  2. 今日卖衣裳:反复强调生活的单调与困境。
  3. 衣裳浑卖尽:表达了生活的无奈,所有的衣服都已卖光。
  4. 羞见嫁时箱:提及嫁妆箱,感到羞愧,反映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
  5. 有卖愁仍缓:即便在卖愁,心情依然缓慢,无法释怀。
  6. 无时心转伤:没有时间让心情转为伤感,表现出生活的无情。
  7. 故园有虏隔:故乡被敌人占领,无法回归之痛。
  8. 何处事蚕桑:失去故乡的同时,失去了生计来源,对未来的迷茫。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昨日卖衣裳,今日卖衣裳”,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形成强烈的情感冲突。
  • 象征:嫁时箱、蚕桑象征着传统女性的责任与生活方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生活的困境,反映了时代动荡对个体的影响,探讨了女性在社会变迁中的地位与感受,表达了对家乡生活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衣裳:象征生活的窘迫。
  • 嫁时箱:象征过往的美好与责任。
  • 故园:象征诗人内心深处的归属感。
  • 蚕桑:象征传统的农村生活,反映自给自足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衣裳”一词主要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梦想
    • B. 诗人卖的衣服
    • C. 诗人的故乡
  2. “嫁时箱”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希望
    • B. 过往的美好
    • C. 诗人的失落
  3. 诗的最后一句“何处事蚕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希望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离愁。
  • 李白《月下独酌》:探讨了个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感怀。

诗词对比:

  • 《上成都在事》与《静夜思》(李白):
    • 两首诗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上成都在事》更加强调生活的困境与无奈,而《静夜思》则以宁静的情感传达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女性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