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时间: 2025-01-01 13:58:11

续续露蛩鸣,索索风梧语。

瘦骨从来不奈秋,一夜秋如许。

簟冷卷风漪,髻滑抛云缕。

展转无人共此情,画角吹残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续续露蛩鸣,索索风梧语。瘦骨从来不奈秋,一夜秋如许。簟冷卷风漪,髻滑抛云缕。展转无人共此情,画角吹残雨。

白话文翻译:

细细的露水中,蟋蟀在鸣叫,微风拂动着梧桐树,发出沙沙的声音。瘦弱的身躯总是难以抵挡秋天的侵袭,转眼间,整个秋天就这样过去了。竹席冰冷,伴随着风的涟漪,发髻滑落,云缕散开。辗转反侧无人分享此情此景,只有画角声中,残雨随之而来。

注释:

  • 露蛩:露水中的蟋蟀,象征秋天的声音。
  • 风梧:指梧桐树,秋风中梧桐的声音。
  • 瘦骨:形容身材瘦弱,与秋天的寒冷形成对比。
  • 簟冷:竹席的冰冷,表现秋夜的寒意。
  • 髻滑:头发髻松散,暗示孤寂无依。
  • 画角:古代乐器,常用于悲伤的调子,象征凄凉的情感。

典故解析:

  • 蟋蟀鸣:古诗中常用蟋蟀的鸣叫来表现秋天的意象,象征着凄凉和孤独。
  • 梧桐:在古代文学中,梧桐树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祖皋,宋代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独特的意象构造而著称。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感悟。

创作背景:

《卜算子》创作于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孤独,借助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情感,映射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情感。开篇通过“续续露蛩鸣,索索风梧语”,以蟋蟀的鸣叫与梧桐的风声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清冷的氛围。接着,诗人以“瘦骨从来不奈秋”来表达自身的无力感,暗示对秋天的无奈与悲伤。整首诗的情感在“展转无人共此情,画角吹残雨”中达到高潮,诗人无人与之分享的孤独感愈加明显,画角的凄凉声与残雨的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沉的哀愁。

全诗的意象运用极具层次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令人感受到秋天的寒冷与孤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整体而言,卢祖皋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孤独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续续露蛩鸣:描绘了秋夜的蟋蟀声,细腻而生动,呈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2. 索索风梧语:风吹动梧桐,发出沙沙声,营造出一种自然的交响乐。
  3. 瘦骨从来不奈秋:表达了一种无奈与无力,瘦弱的身躯无法抵挡秋的侵袭。
  4. 一夜秋如许:形容秋天的转瞬即逝,感慨时光飞逝。
  5. 簟冷卷风漪:竹席的冰冷与风的涟漪,暗示寒意与孤独。
  6. 髻滑抛云缕:头发松散,象征内心的失落与无依。
  7. 展转无人共此情:孤独的辗转反侧,无法与人分享内心的情感。
  8. 画角吹残雨:残雨与乐声交织,进一步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瘦骨”比喻脆弱的身躯,展现对秋天的无奈。
  • 拟人:风的声音如同在诉说,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续续露蛩鸣,索索风梧语”,形成音韵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和对孤独的强烈感受。诗人以自然为镜,映照出内心的孤寂与哀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蟋蟀:象征秋天的到来及孤独的情绪。
  2. 梧桐:象征离别与思念。
  3. 竹席:暗示寒冷与孤独。
  4. 云缕:象征虚幻与失去。
  5. 画角:象征悲伤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瘦骨从来不奈秋”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秋天的喜爱
    • B. 对秋天的无奈
    • C. 对生命的希望
    • D. 对自然的热爱
  2. 诗中提到的“画角”象征什么?

    • A. 欢乐的音乐
    • B. 悲伤的情感
    • C. 友谊的象征
    • D. 自然的声音
  3. 本诗的主题是?

    • A. 生命的希望
    • B. 孤独与无奈
    • C. 自然的美
    • D. 友情的珍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达秋天的孤寂与思考。
  • 李清照的《如梦令》:描绘秋天的思绪与情感。

诗词对比:

  • 比较对象:李白的《静夜思》
    • 主题:两者均表达了对孤独与离别的感慨,但《卜算子》更注重自然的描绘与细腻的情感,而《静夜思》则以月亮引发思乡之情,情感更直接。

参考资料:

  • 《宋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