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公三池祠室学官相传占为公署同年李南才毅》

时间: 2025-01-04 09:25:26

老仟有力在斯文,廪士余粮但一尘。

列屋诵弦知所自,杏坛今秀几株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仟有力在斯文,
廪士余粮但一尘。
列屋诵弦知所自,
杏坛今秀几株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力量仍在于文化的传承,虽然廪士(指那些领取官府俸禄的读书人)所剩的粮食微不足道,但他们的学问仍然闪耀着光芒。诗中的“列屋”指的是书房,诵读琴弦的声音让人感受到文化的源远流长;而“杏坛”则象征着教育和传承,今天春天的几株杏树依然生机勃勃,显示出勃勃生机。

注释

  • 老仟:指老一辈的知识分子或学者。
  • 廪士:古代指领取俸禄的读书人。
  • 余粮:剩余的粮食。
  • 列屋:书房或学堂。
  • 诵弦:吟诵琴声,这里指的是读书的声音。
  • 杏坛:指教育的地方,源于古代杏树下讲学的典故。

典故解析

“杏坛”出自古代,传说孔子曾在杏树下讲学,后来用“杏坛”来象征教育与学问的传承。这里的“杏坛今秀”隐喻着文化和教育在春天的复苏与发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流谦,宋代诗人,身世较为平凡,但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社会的敏锐观察而成名。他的诗歌多描写教育与文化的传承,风格清新雅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流谦身处的时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交织之际,诗人以此表达对知识与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透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文化情感和对教育的重视。开头的“老仟有力在斯文”,表现出知识与文化的力量,表明即使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文人仍能以自己的学识影响他人。接着,诗人通过“廪士余粮但一尘”指出,虽然身为读书人,物质生活可能微薄,但精神世界的丰富却无法用物质来衡量。

“列屋诵弦知所自”则描绘了书房中诵读的场景,充满了文化氛围,表现了诗人对读书学习的向往与尊重。“杏坛今秀几株春”结尾处以春天的生机象征着教育的繁荣,暗示着知识的传承与延续。

整首诗意境深远,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和对未来教育的美好期许,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老仟有力在斯文:老一辈知识分子仍然在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廪士余粮但一尘:尽管读书人的物质生活很少,但他们的精神价值依然重要。
  3. 列屋诵弦知所自:书房中的吟诵声,传达出文化的源远流长。
  4. 杏坛今秀几株春:春天的杏树象征着教育的蓬勃发展,表明知识的传承仍在继续。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老仟”与“廪士”,分别代表文化与物质的对比。
  • 象征:如“杏坛”象征教育与文化的传承。
  • 排比:通过列举不同意象(如书房、杏坛)来强化主题。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和文化的传承,表达出对教育事业的期望和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意象分析

  • 老仟:象征古老知识的传承。
  • 廪士:代表那些追求知识的人。
  • 列屋:象征安静的学习环境。
  • 杏坛:象征教育和文化的发源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老仟有力在斯文”中的“斯文”是什么意思? A. 文采
    B. 文化
    C. 书法
    D. 学问

  2. “杏坛今秀几株春”中的“杏坛”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个地方
    C. 教育的象征
    D. 书法的舞台

  3.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物质的富裕
    B. 对教育的重视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李流谦的诗更注重对教育和文化传承的描绘,而李白则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两者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