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总领》
时间: 2025-01-01 11:07: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来五大不在边,国家长虑初解弦。
西南计臣授鈇钺,独以一手擎半天。
三边将士趋节制,百城吏民服威惠。
载宣宽诏问无恙,扶藜往听翁颜喜。
我图尔土居未怡,室家仅葺风雨欺。
波涛沄沄逐风靡,山色澹澹忧陵夷。
机空络纬那可织,徽穿虎豹畴能识。
秦门夕燧虽平安,燕帐秋弓未休息。
翁颜且喜旧观还,尚恐世事愁无端。
祝公为民久远虑,忧顾期使西南宽。
美官厚禄等闲耳,得君得时不易然。
君不见富公在青州,多于中令廿四年。
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五大边疆一直没有安宁,国家的忧虑刚刚开始缓解。
西南的计臣授予了权力,他独自一人托起了半边天。
三边的将士们都朝着节制的方向走去,百城的官吏和百姓都服从于他的威德与恩惠。
他带着宽大的诏书,询问大家的安好,扶着拐杖前往听候老翁的喜讯。
我对你们的土地居住并不安宁,家中仅仅修缮,遭受风雨的侵袭。
波涛汹涌,随风翻腾,山色朦胧,心中忧虑国事的沦丧。
机杼空无,织不出美好的图案,徽章的象征也无法辨识虎豹。
秦门的晚霞虽显平安,燕帐的秋弓却未曾休息。
老翁的喜悦只是旧事重访,仍恐世事的忧愁无穷无尽。
祝公为百姓长远的忧虑,期望能够使西南更为宽松。
美好的官职与丰厚的俸禄不过是平常,能遇到贤君和好时机却不容易。
你难道没见到富公在青州的安稳,超过了中令的二十四年?
注释
- 五大:指边疆的五个重要地区。
- 长虑:长久以来的忧虑。
- 计臣:负责计策的官员。
- 鈇钺:指权力和武力的象征,钺是斩敌的武器。
- 三边:指边疆的三处地区。
- 威惠:威严与恩惠,指对百姓的影响力和善待。
- 藜:拐杖,表示年老体弱的状态。
- 忧陵夷:忧虑国家的覆灭。
- 机空络纬:形容处于无所作为的状态。
- 秦门夕燧:形容安宁的状态。
- 燕帐秋弓:指军队的战备状态。
- 祝公:指祝贺的公职,泛指为百姓考虑的官员。
- 美官厚禄:指美好的官职和丰厚的俸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廷秀,号太和,宋代诗人,曾任地方官。其诗风清新,善于描绘战争与边疆的情感,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创作背景
在宋代,国家面对外敌入侵与内忧的困扰,诗人在这种背景下写下此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渴望与对百姓安危的关心。
诗歌鉴赏
《王总领》是魏了翁的一首重要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边疆安宁和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全诗分为三个部分,从古代边疆的动荡,到当下将士的节制,再到诗人对家国的思考,层层递进,情感浓厚。
诗的开篇提到“古来五大不在边”,直接指出了边疆的动荡不安,反映了国家长期以来的忧虑。而接下来“西南计臣授鈇钺,独以一手擎半天”,则展现了有能力的官员在国家危难之际的责任与担当。这种责任感与使命感贯穿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与忧虑。
在描绘将士与百姓的关系时,诗人写道“三边将士趋节制,百城吏民服威惠”,表达了将士们在稳定国家、保护百姓方面的作用。同时,诗人在此也透露出对国家治理的思考,认为只有贤明的领导才能带来真正的安宁。
后半部分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居住环境的不安与风雨,表达了对个人与国家命运的深切联系。波涛与山色的描写,象征着外部环境的不确定,以及内心的忧虑。最后,诗人以“君不见富公在青州,多于中令廿四年”作结,强调了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中,拥有安稳的治理与明主是多么不易。
整首诗通过对古今对比、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将士与百姓的互动,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贤明治理的渴望,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来五大不在边:自古以来,边疆五大地区一直不安宁,暗示国家的长久动荡。
- 国家长虑初解弦:国家的深重忧虑刚刚得到缓解,隐含对时局变化的期望。
- 西南计臣授鈇钺:西南的权臣掌握了权力与军事,表明治理的重任落在他肩上。
- 独以一手擎半天:他独自支撑起国家的命运,体现出其重要性。
- 三边将士趋节制:三边的将士都在向着节制的方向努力,显示出对局势的重视。
- 百城吏民服威惠:各地的官吏与百姓都受到他的恩惠与威严的影响。
- 载宣宽诏问无恙:他带着宽大的诏书,关心百姓的安危。
- 扶藜往听翁颜喜:他拄着拐杖,去听取老人的喜讯,表现出对民生的关心。
- 我图尔土居未怡:我对你们的土地居住并不安宁,反映个人的忧虑。
- 室家仅葺风雨欺:家中仅仅修缮,依然受到风雨的侵扰。
- 波涛沄沄逐风靡:波涛汹涌,随风翻腾,象征外部环境的不安。
- 山色澹澹忧陵夷:山色朦胧,心中忧虑国家的覆灭。
- 机空络纬那可织:机杼空无,无法织出美好的图案,反映无所作为的状态。
- 徽穿虎豹畴能识:徽章的象征也无法辨识虎豹,暗示识别敌友的困难。
- 秦门夕燧虽平安:秦门的晚霞虽显平安,暗含对内政的期望。
- 燕帐秋弓未休息:燕帐的秋弓却未曾休息,表明战争的持续与不安。
- 翁颜且喜旧观还:老翁的喜悦只是旧事重访,显得不够踏实。
- 尚恐世事愁无端:仍然担心世事的忧愁没有尽头。
- 祝公为民久远虑:祝公为百姓长远的忧虑,表达对国家治理的期望。
- 忧顾期使西南宽:希望能使西南的局势更加宽松。
- 美官厚禄等闲耳:美好的官职与丰厚的俸禄不过是平常的事。
- 得君得时不易然:能遇到贤君与好时机却不容易。
- 君不见富公在青州:你难道没见到富公在青州的安稳。
- 多于中令廿四年:超过了中令的二十四年,强调治理的难得与重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权力比作“鈇钺”,象征治理的力量。
- 对仗:例如“波涛沄沄逐风靡,山色澹澹忧陵夷”,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独以一手擎半天”,强调了个人在国家中的重要性。
- 象征:波涛与山色象征国家的动荡与诗人内心的忧虑。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国家边疆安宁的渴望、对将士与百姓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切思考与对未来的忧虑。诗人用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为一位文人的责任感与担当,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与对安宁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五大:象征边疆的动荡与不安。
- 鈇钺:权力与军事的象征,体现治理之重。
- 波涛:象征外在的动荡与不安。
- 山色:象征内心的忧虑与对国家的担忧。
- 机杼:象征无所作为的无奈。
- 秦门:象征内政的安宁。
- 燕帐:象征军事的警惕与准备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五大”指的是什么? A. 五个边疆地区
B. 五个朝代
C. 五个重要城市
D. 五个文化遗址 -
诗中“扶藜”是指什么? A. 拄着拐杖
B. 走路
C. 打猎
D. 旅行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个人生活的感慨
B. 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对治理的思考
C. 对爱情的渴望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边疆的忧虑,但更多的是对友人的关心与壮志。
- 杜甫《春望》:在国家动荡之际,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
通过诗词对比可以看出,魏了翁的诗更多地关注于国家治理与将士的责任,而其他诗人则侧重于个人情感与友谊的描写,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与个体体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魏了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