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赵昌父太社寄桃源何道士》

时间: 2025-01-19 13:55:50

八十六年彊健客,求余判断二苏诗。

年来点检室中事,问着邻家总不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赵昌父太社寄桃源何道士
魏了翁 〔宋代〕

八十六年彊健客,求余判断二苏诗。
年来点检室中事,问着邻家总不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作者在八十六岁高龄时,仍然精神矍铄。他想请教我关于苏轼和苏辙的诗歌,但这几年我在书房中忙于整理自己的事务,连邻居的事情也不太了解。

注释

  • 彊健:强健,身体健康。
  • :这里指的是自己,强调身为外客的身份。
  • 判断:比喻鉴别、评判。
  • 二苏:指苏轼和苏辙,二人是著名的文人,代表了宋代文学的高峰。
  • 点检:整理、检查。
  • 室中事:书房中所做的事情。
  • 问着:询问、打听。

典故解析

  • 苏轼与苏辙:二苏是北宋时期的两位杰出文学家,苏轼以词、诗、文皆有极高成就,苏辙则以诗和散文著称。两人关系密切,作品常被并称,是文人研究的重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230年-1290年),字伯琦,号了翁,南宋时期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及对苏轼、苏辙的深厚敬意。诗中表达了作者在繁忙的生活中,仍想寻求文学交流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诗的开头以“八十六年彊健客”引入,显示出作者即便年事已高,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与求知欲。接着提到“求余判断二苏诗”,表明了他对文学的热爱,以及对二苏作品的高度关注。这里不仅体现了对二苏的崇敬,也是对自身文学水平的自我要求。

而后,作者提到“年来点检室中事,问着邻家总不知”,凸显了他在忙碌生活中逐渐疏离了周围的事务,甚至对邻里的动态都不太了解。这种孤独感和对文学的执着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文学的执着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文学的热爱,令人深思。诗人的年纪与求知的热情形成强烈对比,显示出他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和一种对生活的自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八十六年彊健客:表达了作者的年龄和状态,强调尽管年事已高,但身体依然健康。
  • 求余判断二苏诗:表达了他对二位伟大诗人的作品的渴望与尊重。
  • 年来点检室中事:显示出作者在忙碌中对日常事务的整理与关注。
  • 问着邻家总不知:反映了他在忙碌中对周围事物的疏离与无知。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年龄与追求的对比,表现出作者虽老但依然充满活力。
  • 隐喻:用“判断二苏诗”隐喻对文学深邃的理解和鉴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尽管年事已高,仍希望通过对二苏诗的探讨,与文学保持紧密的联系。

意象分析

  • 岁月:诗中隐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文学:作为连接作者与世界的桥梁,展现出其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作者的年龄是多少岁?

    • A. 76岁
    • B. 86岁
    • C. 96岁
    • D. 66岁
  2. 诗中提到的两位诗人是谁?

    • A. 李白与杜甫
    • B. 苏轼与苏辙
    • C. 白居易与王维
    • D. 陶渊明与贾岛
  3. 诗人对邻居的了解如何?

    • A. 非常了解
    • B. 部分了解
    • C. 完全不了解
    • D. 一般了解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

诗词对比

  • 《题桃花源记》(陶渊明):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与魏了翁诗中对生活的思考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魏了翁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