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君知龙门不易陟,颇欲乞书南郡胡。 一幅斜行半年得,费君趼足几工夫。
白话文翻译: 你知道龙门难以攀登,却很想向南郡的胡端殿求书。 一张斜行的字迹花了半年才完成,这花费了你多少辛劳和时间。
注释:
- 龙门:比喻高难度的目标或地位。
- 不易陟:难以攀登。
- 乞书:请求书写或赠送书籍。
- 南郡胡:指南郡的胡端殿,可能是指某位官员或学者。
- 斜行:指书写时的斜体字迹。
- 趼足:因长时间行走或劳作而起的茧,这里比喻辛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景抒情,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是赵蕃为曾耆英所作,曾耆英持胡端殿的书信去谒见张袁州,赵蕃以此诗表达对其行为的赞赏和对其辛劳的同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曾耆英为了求取胡端殿的书信而付出大量努力和时间后,赵蕃对其行为表示赞赏和同情的情况下创作的。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比喻和具体的动作描写,展现了曾耆英为了求取书信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首句“君知龙门不易陟”用“龙门”比喻高难度的目标,暗示了求书的困难。次句“颇欲乞书南郡胡”直接表达了曾耆英的愿望。后两句“一幅斜行半年得,费君趼足几工夫”则具体描述了曾耆英为了得到这封书信所花费的时间和辛劳,通过“斜行”和“趼足”两个形象的词语,生动地传达了其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曾耆英的敬佩和同情。
诗词解析:
- 首句通过“龙门”的比喻,强调了求书的难度和曾耆英的决心。
- 次句直接表达了曾耆英的愿望,即向南郡的胡端殿求书。
- 后两句通过“斜行”和“趼足”两个具体的动作,形象地描绘了曾耆英为了得到书信所付出的努力和时间。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龙门”比喻高难度的目标。
- 形象描写:通过“斜行”和“趼足”两个动作,形象地描绘了曾耆英的努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赏和同情曾耆英为了求取书信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表达了对其坚持和毅力的敬佩。
意象分析:
- 龙门:高难度的目标,象征着求书的困难。
- 斜行:书写的斜体字迹,象征着曾耆英的努力和坚持。
- 趼足:因辛劳而起的茧,象征着曾耆英的辛勤付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龙门”比喻什么? A. 高难度的目标 B. 美丽的风景 C. 重要的书籍 D. 高贵的地位
- “斜行”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书写的斜体字迹 B. 斜着走路 C. 斜着的山坡 D. 斜着的书架
- 诗中的“趼足”象征什么? A. 轻松的旅行 B. 辛劳的付出 C. 快速的行走 D. 舒适的休息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赵蕃的其他作品,如《章泉诗集》中的《送别》等,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诗词对比: 可以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对比,两者都通过具体的动作和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宋诗选注》、《赵蕃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