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萝月 送母殡归来》

时间: 2025-01-04 07:46:07

萧萧木叶,秋野山重叠。

愁苦最怜坟上月,惟照世人离别。

平沙一片茫茫,残碑蔓草斜阳。

解得人生真意,夜深清呗凄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萝月 送母殡归来

萧萧木叶,秋野山重叠。
愁苦最怜坟上月,惟照世人离别。
平沙一片茫茫,残碑蔓草斜阳。
解得人生真意,夜深清呗凄凉。

白话文翻译

秋风瑟瑟,树叶纷纷而落,山野层层叠叠显得更加苍凉。最让人心痛的,是坟头上那轮明月,它照亮了人世间的离别。平坦的沙地一片茫然,残破的石碑旁杂草丛生,夕阳斜照着这一切。透过这一切,我渐渐领悟了人生的真谛,夜深时分,心中充满了清冷与凄凉。

注释

字词注释:

  • 萧萧:形容风声或树叶落下的声音,带有凄凉之感。
  • 愁苦:忧愁和痛苦,这里指作者对离别的悲伤。
  • 坟上月:指墓碑上的月光,象征孤独与离别。
  • 平沙:指广阔的沙地,暗示孤寂无边的感觉。
  • 残碑:指破旧的墓碑,象征着逝去的记忆。
  • 蔓草:指生长在墓碑周围的杂草,代表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 清呗:指清幽的歌声,这里暗指内心的哀伤。

典故解析:

  • 月亮: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常常被用来象征思念与离别。
  • 坟墓:作为丧失亲人的场所,常见于表现人间离愁的诗作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嘉莹,生于1930年,是当代著名的诗人、学者,致力于古典诗歌的研究与传播。她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送母殡归来的时刻,表达了作者在失去母亲后的深切哀痛与对生命意义的反思。

诗歌鉴赏

《忆萝月 送母殡归来》是一首深情而富有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萧瑟景象,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悲凉和对亲人的怀念。开篇的“萧萧木叶”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逝去。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宇宙自然结合,表达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常常象征着团圆与思念,而此处的“坟上月”则转而成为离别的象征,突显了生死之间的无奈与痛苦。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关于“平沙一片茫茫”“残碑蔓草”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孤独和失落的主题,文字简练却情感丰沛,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最后一句“解得人生真意,夜深清呗凄凉”,不仅是对人生哲理的总结,更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与对生命意义的探寻。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亲人的追思,也引发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萧萧木叶,秋野山重叠。
    描述秋风中的树叶飘落,营造出一种萧索的氛围,反映出作者的心情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2. 愁苦最怜坟上月,惟照世人离别。
    通过坟头的月光,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离别的痛苦。

  3. 平沙一片茫茫,残碑蔓草斜阳。
    形象地描绘出荒凉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

  4. 解得人生真意,夜深清呗凄凉。
    反映了在失去后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夜深人静时的内心交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思念的象征。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如“萧萧木叶”带有悲伤的情绪。
  • 对仗:如“平沙一片茫茫,残碑蔓草斜阳”,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对母亲逝去的哀思,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与对亲情的深刻怀念,情感基调沉重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叶: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流逝。
  • :代表着逝去的亲人和对生命的反思。
  • :象征思念与离别。
  • 平沙与蔓草: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萧萧木叶”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悲伤
    C. 兴奋
    答案:B

  2. 诗人提到的“坟上月”象征什么?
    A. 团圆
    B. 离别
    C. 希望
    答案:B

  3.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A. 友情
    B. 爱情
    C. 亲情与人生哲学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将叶嘉莹的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两首诗均涉及月亮与思念的主题。李白的诗更为直白而富有个人情感,而叶嘉莹的作品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赋予月亮更深的文化意象与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叶嘉莹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赏析》
  • 《人生的哲学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