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余杭 听新声垂泪》
时间: 2025-01-04 07:50: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待把愁推愁未舍。
惯听阳关浑不解。
摇摇薇帐梦春风。
一晌画屏东。
绮魂飞度梁州里。
何处凄凉忽提起。
鸳尖怕记陇西腔。
珠袖界残妆。
白话文翻译:
等待将忧愁推开,却又舍不得。
习惯了听阳关的曲调,却无法理解它的深意。
在摇曳的薇帐中,梦回春风的日子。
一瞬间,画屏在东边。
绮丽的魂魄飞越了梁州的边界。
不知何处的凄凉,忽然被提起。
鸳鸯的尖声,怕是再也无法记得陇西的腔调。
珠袖轻舞,却只剩下残妆。
注释:
- 愁:忧愁、烦恼。
- 阳关:指《阳关三叠》,古曲名,表达离别之情。
- 薇帐:指用薇草编织的帐子,象征柔美的环境。
- 绮魂:美丽的魂魄,形容梦中的景象。
- 梁州:古地名,今为中国湖北省,常用作诗中意象。
- 鸳尖:鸳鸯的叫声,象征着爱情与离别。
- 珠袖:珠绣的衣袖,暗示华丽的装扮。
典故解析:
- 阳关三叠:这是唐代著名的离别曲,常用于表达对离别的伤感。
- 薇帐:传统文化中,薇草常用作室内装饰,营造出柔美的氛围。
- 陇西腔:陇西为古地名,腔调则指地方方言,象征离别后的怀念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邹祗谟,清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其诗风清新而富有情感,常用典雅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忆余杭 听新声垂泪》创作于作者对余杭的思念之际,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离别之时,诗中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离别的哀伤。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对美好回忆的怀念。开头的“待把愁推愁未舍”,充满了矛盾与挣扎,诗人虽想要摆脱忧愁,内心却依旧难以放下。接着“惯听阳关浑不解”,引入了经典的离别曲,进一步强化了情感的深度。
诗中的意象如“摇摇薇帐”、“绮魂飞度”等,描绘出一种梦幻与现实交织的美感,使得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惆怅。尤其是“何处凄凉忽提起”,仿佛是对往昔的无奈回忆,令人心生共鸣。
末尾部分“鸳尖怕记陇西腔,珠袖界残妆”,通过鸳鸯的叫声和华美的装扮,传达出一种对爱情的怀念与无奈,表明人们对过往的追忆与失落。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待把愁推愁未舍:想要摆脱忧愁,但又舍不得。
- 惯听阳关浑不解:常听《阳关三叠》,却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情感。
- 摇摇薇帐梦春风:在轻摇的薇帐下,梦回春日的温暖。
- 一晌画屏东:描绘在画屏前的一瞬间,意象流转。
- 绮魂飞度梁州里:美丽的魂魄飞越到梁州,象征着对故乡的怀念。
- 何处凄凉忽提起:不知何处的凄凉突然浮现心头。
- 鸳尖怕记陇西腔:鸳鸯的叫声让人难以忘却陇西的方言。
- 珠袖界残妆:华丽的装扮却只剩下残妆,暗示着失落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薇帐”与“绮魂”等意象,传达出柔美与哀愁。
- 对仗:整首诗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情感赋予自然物象,使得情感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与怀念的描绘,传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表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阳关:象征离别的忧伤。
- 薇帐:代表温柔的环境与美好的回忆。
- 鸳鸯:象征爱情与依恋。
- 珠袖:华丽的装扮象征过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古曲名是什么? A. 高山流水
B. 阳关三叠
C. 春江花月夜 -
“鸳尖怕记陇西腔”中“陇西”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今甘肃
B. 今湖北
C. 今陕西 -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喜悦
B. 忧伤
C. 宁静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 《离骚》——屈原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均表现了对往昔时光的思念与对爱情的感慨,但邹祗谟的诗更侧重于对离别的深刻思考,而李清照则多了一层对生活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