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萝月 记正月二十八日》

时间: 2025-01-04 07:52:22

去年今日。

云压天凄切。

杨柳条条桥畔折。

死别生离片刻。

从今短簿无缘。

空闺月冷霜寒。

谁遣辰钟敲醒,一场春梦难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萝月 记正月二十八日
作者:陆恒 〔清代〕

去年今日。云压天凄切。
杨柳条条桥畔折。
死别生离片刻。
从今短簿无缘。
空闺月冷霜寒。
谁遣辰钟敲醒,
一场春梦难圆。


白话文翻译

去年今日,阴云密布,天空显得凄凉。
桥边的杨柳,一条条被折断。
生离死别只在一瞬间。
从今往后,短暂的缘分已无。
空荡的闺房,月光冷冷,霜寒刺骨。
是谁让时钟敲响,
一场春梦再难实现。


注释

字词注释

  • 云压天凄切:云层厚重,天空显得非常阴冷、凄惨。
  • 杨柳条条桥畔折:指桥边的柳树枝条被折断,寓意离别的伤感。
  • 死别生离片刻:形容生离死别的瞬间,表达感情的无常。
  • 短簿无缘:短暂的缘分,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短暂。
  • 空闺月冷霜寒:空荡荡的闺房,月光冷清,霜气逼人,象征孤独和凄凉。
  • 辰钟敲醒:时钟敲响,象征现实的回归。
  • 春梦难圆:春天的美好梦想无法实现,暗示失去的美好。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生离死别”是对离别主题的经典表达,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因种种原因而分离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恒,清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其抒情诗闻名,作品多涉及离别、孤独等主题,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正月二十八日,正值新春时节,诗人因回忆去年的今天而感慨万千,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离别的无奈。


诗歌鉴赏

《忆萝月 记正月二十八日》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篇,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传达出深切的离愁别绪。开篇的“去年今日”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回忆的场景,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在此刻显得尤为突出。接下来的“云压天凄切”不仅描绘了阴沉的天色,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凉。

“杨柳条条桥畔折”是一幅生动的画面,柳树的折断象征着关系的脆弱和离别的痛苦。在“死别生离片刻”中,诗人对生死离别的无奈感到深刻,时间的短暂和命运的无常让人感到深深的无力。接下来的“空闺月冷霜寒”,则通过对闺房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冷清和孤独的氛围,月光和霜寒的对比加强了孤独感。

最后两句“谁遣辰钟敲醒,一场春梦难圆”更是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时钟的敲响象征着现实的回归,春梦无法实现则是对美好愿望的无奈叹息,整首诗在悲伤中透出一丝无奈与思念,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年今日:引入时间,营造怀旧氛围。
  2. 云压天凄切:描绘阴沉的天气,象征心情的抑郁。
  3. 杨柳条条桥畔折:视觉意象,传递离别的痛苦。
  4. 死别生离片刻:强调生离死别的瞬间性,感慨人生无常。
  5. 从今短簿无缘:感叹短暂的缘分,表达分离的无奈。
  6. 空闺月冷霜寒:描绘寂寞的环境,增强孤独感。
  7. 谁遣辰钟敲醒:时钟的敲响,提醒现实的到来。
  8. 一场春梦难圆:对美好愿望的叹息,表达失落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比作折断的柳条,生动形象。
  • 拟人:将时钟拟人化,强调现实的无情。
  • 对仗:句式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离别与孤独的主题展开,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无望的感慨,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离别与柔情,柳树的折断暗示情感的脆弱。
  • 月光:象征孤独与思念,月光冷清的描绘增强了诗人的孤寂感。
  • 霜寒:代表冷酷与凄凉,强调环境对心情的影响。

文化内涵

在中国文化中,柳树常与离别相关,而月光则代表思念与孤独,霜则与寒冷的情感相联系,三者结合在一起形成诗人的情感背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云压天凄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悲伤
    C. 安静
    D. 兴奋

  2. “杨柳条条桥畔折”中的柳树象征什么? A. 忘却
    B. 离别
    C. 未来
    D. 幸福

  3. 诗人提到的“空闺月冷霜寒”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D. 满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秋夕》 杜牧

诗词对比

与陆恒的《忆萝月》相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孤独的情感,但李白的情感更为直接和豪放,而陆恒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更加沉重的离愁。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陆恒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情感与自然:古诗词中的意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