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魏衍三日二首》

时间: 2025-01-19 14:50:24

堤沙泥尽未及尘,江波不动风生纹。

虎头鱼尾不知数,朱旗一点来奔云。

春容已老有余态,祓禊虽古无前闻。

踏青摸石修秘祝,落日带雨催行人。

听诗对月两不厌,颇觉过目徒纷纷。

君不见天宝杜陵翁,屈宋才堪作近邻。

意思解释

和魏衍三日二首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原文展示:

堤沙泥尽未及尘,江波不动风生纹。
虎头鱼尾不知数,朱旗一点来奔云。
春容已老有余态,祓禊虽古无前闻。
踏青摸石修秘祝,落日带雨催行人。
听诗对月两不厌,颇觉过目徒纷纷。
君不见天宝杜陵翁,屈宋才堪作近邻。

白话文翻译:

河堤上的泥沙已经没到尘土,江水静静流淌着风轻轻拂动的涟漪。
那虎头鱼尾的鱼数不胜数,红旗一闪一闪地在云间奔跑。
春天的容颜已显老态,虽然祓禊的活动古老而不曾有过的盛况。
在春游中摸石头祈愿,落日带着雨催促着行人。
在月下听诗,两者都不觉得厌倦,反而觉得过目之后只是纷扰。
你难道没有看到天宝年间的杜陵老人,屈原的才华只堪称得上邻近的才能吗?

注释:

  • 堤沙泥尽未及尘:指河堤的泥沙已经干涸,未曾沾染尘埃。
  • 江波不动风生纹:江水静止,微风掠过产生涟漪。
  • 虎头鱼尾不知数:形容鱼的种类繁多,难以计数。
  • 朱旗一点来奔云:红色的旗帜在云间飘动。
  • 春容已老有余态:春天的美丽已显得老旧,仍有余韵。
  • 祓禊:古代清明节时的洗浴活动。
  • 踏青摸石修秘祝:春游时在草地上行走,摸石头祈福。
  • 落日带雨催行人:夕阳西下,伴随着雨,催促行人离去。
  • 君不见天宝杜陵翁:提到杜甫,暗示诗人的才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字亨止,号元白,宋代的著名诗人,崇尚自然、情感真挚。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诗人以游春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游览为主线,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细腻变化。开头两句通过对江水和堤岸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宁静的自然氛围,给人以清新之感。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了游春的愉悦与无奈,尽管春天的美丽依旧存在,但时光却在流逝,春容已显老态,令人感慨。最后几句提到杜甫,表达了诗人对才华的渴望与对比的感叹,似乎在质疑自身的才华与成就。整首诗浑然一体,感情真挚而细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堤沙泥尽未及尘:描绘春天的河堤,泥沙干净,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2. 江波不动风生纹:水面平静,微风轻拂,生出波纹,表现出一种平和的景象。
  3. 虎头鱼尾不知数:形象地描绘水中鱼类的丰富,象征着自然的繁盛。
  4. 朱旗一点来奔云:红色的旗帜在云中飘动,增添了春游的生动气氛。
  5. 春容已老有余态:春天的美丽已经不再,感慨时间的流逝。
  6. 祓禊虽古无前闻:虽然祓禊活动古老,但如今的盛况却少有人知。
  7. 踏青摸石修秘祝:春游时的愉悦,祈愿的希望。
  8. 落日带雨催行人:夕阳下的雨,催促着人们离去。
  9. 听诗对月两不厌:在月下吟诗,享受这种宁静的时光。
  10. 君不见天宝杜陵翁:引出杜甫,说明才华与成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虎头鱼尾”指代鱼类,生动形象。
  • 对仗:如“春容已老有余态,祓禊虽古无前闻”,工整而有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游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才华的自省,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机与希望,然而也暗示着美好的事物终将逝去。
  • 江水:象征着流动的时间与生命。
  • 朱旗:象征着欢乐与自由的春游活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有哪些?
    A. 江水
    B. 河堤
    C. 红旗
    D. 以上都是

  2. 诗人在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C. 对才华的自省
    D. 以上都是

答案:

  1. D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春天的感受,但更多地反映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 李白《庐山谣》:表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情感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