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到莱州,复归宁海辞坟》

时间: 2025-01-19 17:40:42

此回来,缘甚故。

不谓营生,不为儿和女。

不谓荣华夸五裤。

思忆劬劳,特地辞坟墓。

奠酒时,开地府。

九祖生天,共结神仙侣。

非是修行难救度。

何必三牲,祭祀千千数。

意思解释

苏幕遮 到莱州,复归宁海辞坟

作者: 马钰 〔元代〕

原文展示:

此回来,缘甚故。不谓营生,不为儿和女。不谓荣华夸五裤。思忆劬劳,特地辞坟墓。奠酒时,开地府。九祖生天,共结神仙侣。非是修行难救度。何必三牲,祭祀千千数。

白话文翻译:

这次回来,究竟是因为什么呢?不是为了谋生,也不是为了儿女。不是为了追求荣华富贵。想起曾经的辛劳,我特意来辞别坟墓。祭奠酒时,仿佛打开了地府。我的九位祖先都升天,和我一起结伴成仙。并不是修行难以救度,何必用牲畜祭祀成千上万呢?

注释:

  • 缘甚故:因为什么原因。
  • 营生:谋生,生活的来源。
  • 荣华夸五裤:指追求荣华富贵的生活。
  • 劬劳:辛苦劳作。
  • 奠酒:祭奠时的酒,意指祭酒。
  • 开地府:象征与阴间的联系。
  • 九祖:指诗人的祖先,表达对先人的怀念。
  • 三牲:古代祭祀时用的三种牲畜,通常指猪、羊、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元代诗人,生活在元朝时期,诗风清新脱俗,常以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为主题。他的诗作多反映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故土的怀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马钰回归故土的期间,他在故乡的坟墓前思考人生,表达对故去亲人的怀念以及对生命意义的反思。诗中流露出对世俗名利的淡漠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苏幕遮 到莱州,复归宁海辞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诗人通过对归乡的思考,表达了对亲人、故土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开篇以“此回来,缘甚故”引出主题,展现出诗人对返乡原因的思考,似乎是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既不为儿女,也不为荣华富贵,这种淡泊的心态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接下来,诗人提到“思忆劬劳,特地辞坟墓”,表达了对辛劳生命的深切反思,以及对逝去亲人的告别,流露出一种悲伤而又平和的情感。诗中通过“奠酒时,开地府”的意象,将祭奠与对生命的思考结合,使人感受到生死之间的联系。

最后,诗人以“非是修行难救度”结束,传达出一种对精神解脱的追求,表达了对传统祭祀方式的反思与质疑,认为真正的救赎不在于物质的祭祀,而在于心灵的修行。整首诗歌构思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人生的感慨,也有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此回来,缘甚故:诗人自问此行的原因,显示思考的深度。
  2. 不谓营生,不为儿和女:表达对物质和家庭的淡漠,突显内心的追求。
  3. 不谓荣华夸五裤:对名利的否定,显示诗人对世俗的超脱。
  4. 思忆劬劳,特地辞坟墓:对辛劳的回忆与对逝去亲人的告别,情感真挚。
  5. 奠酒时,开地府:祭奠的时刻仿佛打开了与阴间的联系,象征生命的循环。
  6. 九祖生天,共结神仙侣:对祖先的怀念,表达一种精神上的团聚。
  7. 非是修行难救度:强调真正的救赎在于内心的修行。
  8. 何必三牲,祭祀千千数:质疑传统祭祀方式,主张心灵的修行更加重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祭奠与打开地府相联系,形象地表达生命与死亡的关系。
  • 对仗:诗中有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使用“不谓”系列,突出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探讨了人生的意义,诗人通过对传统习俗的反思,追求内心的平和与精神的升华,表现出对生死的理解与对传统的质疑,传达出一种追求内在自由的思想。

意象分析:

  • 坟墓:象征逝去的生命与对亲人的怀念。
  • :祭奠的象征,连接生者与逝者的情感纽带。
  • 九祖:代表家族的延续与精神的传承。
  • 神仙:象征着对超脱与解脱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此次返乡的原因是什么?

    • A. 为了谋生
    • B. 为了儿女
    • C. 为了追求荣华
    • D. 反思生命
  2. 诗中提到的“三牲”指的是什么?

    • A. 三种粮食
    • B. 三种牲畜
    • C. 三种饮品
    • D. 三种植物
  3. 诗人认为真正的救赎在于什么?

    • A. 物质祭祀
    • B. 心灵修行
    • C. 家庭团聚
    • D. 名利追求

答案:

  1. D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马钰的《苏幕遮》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马钰更关注于对传统习俗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自由。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