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夜雨初晴》

时间: 2025-01-10 02:00:12

好梦由来不易醒。

梦回春雨夜霖霖。

飘空点点尘尘坠,滴碎芭蕉寸碎心。

刚排遣,又相侵。

抛残绵密转深沉。

未眠人在书斋里,寂寞银灯晓色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梦由来不易醒。梦回春雨夜霖霖。
飘空点点尘尘坠,滴碎芭蕉寸碎心。
刚排遣,又相侵。抛残绵密转深沉。
未眠人在书斋里,寂寞银灯晓色临。

白话文翻译:

美好的梦本就难以醒来。梦中再次回到春雨绵绵的夜晚。
空中飘落的点点尘埃,像雨滴碎了芭蕉,也碎了我的心。
刚刚排遣的烦恼,又再次侵袭心头。抛下残留的绵密思绪,变得更加深沉。
未曾入眠的我坐在书斋里,孤独中银灯下的晨光静静降临。

注释:

  • 好梦:美好的梦境。
  • 春雨:指春天的细雨,象征温柔与生机。
  • 尘尘:微小的尘埃,常在雨中飘落。
  • 芭蕉:一种植物,常见于南方,象征着温暖的气候。
  • 寸碎心:心情的细微破碎,表达内心的痛苦。
  • 排遣:驱散、排除烦恼。
  • 书斋:读书的地方,象征学问与思考。
  • 银灯:灯光柔和明亮,象征着夜晚的孤独和思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南怀瑾(1918-2012),当代著名的文化学者、国学大师,擅长诗词、书法等艺术,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研究。其诗风独具一格,常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表达深刻的哲思。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南怀瑾晚年,反映了他在夜雨初晴的静谧环境中,内心的孤独与思索,表达了对人生、梦境、情感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鹧鸪天 夜雨初晴》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通过描绘夜雨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开篇“好梦由来不易醒”,引入了梦的主题,暗示梦境的美好与现实的难以承受。紧接着,梦回春雨夜的描写,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柔与细腻,映衬出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中“飘空点点尘尘坠,滴碎芭蕉寸碎心”,通过细腻的意象,将雨滴与内心的感受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脆弱与敏感。这种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既有外在的自然景象,又有内心的情感波动,形成了强烈的共鸣。

“刚排遣,又相侵”一句进一步道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抛弃烦恼却又被情绪所侵袭,展现出一种无力感。最后两句“未眠人在书斋里,寂寞银灯晓色临”,则将视角转向诗人自身,在书斋中独自思考,孤独的情感在银灯的照耀下显得愈发明显。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体现了南怀瑾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情感细腻的把握,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好梦由来不易醒:美好的梦境难以醒来,暗示现实的无奈。
  2. 梦回春雨夜霖霖:梦中回到温暖的春雨夜,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
  3. 飘空点点尘尘坠:细雨中飘落的尘埃,象征着生活中的琐碎与无常。
  4. 滴碎芭蕉寸碎心:雨滴打在芭蕉上,碎了心,表现出痛苦与脆弱。
  5. 刚排遣,又相侵:刚刚驱散的烦恼又重新侵袭,展现内心的矛盾。
  6. 抛残绵密转深沉:抛却残余的思绪,内心变得更加深沉。
  7. 未眠人在书斋里:描述自己在书房中未眠,体现孤独。
  8. 寂寞银灯晓色临:银色的灯光照亮了早晨的静谧,增强了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滴碎芭蕉寸碎心”,将雨滴与心情结合,形象生动。
  • 对仗:如“刚排遣,又相侵”,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春雨”、“芭蕉”、“书斋”等意象,传达了自然与内心的交织。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在夜雨后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孤独、怀旧与对美好梦境的向往,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雨:代表孤独与思考的环境。
  • 春雨:象征温暖与生机,带有怀念的情感。
  • 芭蕉:南方特有植物,带有乡愁与温暖的象征。
  • 银灯:象征夜晚的孤独与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雨”主要象征什么? A. 寒冷
    B. 温暖与生机
    C. 干旱
    D. 灾难

  2. “未眠人在书斋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激动
    D. 忧愁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风格更加细腻。
  • 杜甫的《春望》:在春天的背景下,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怀,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南怀瑾诗词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现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