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9 20:11:15

才子新传红药篇。

谢郎高咏似当年。

绫衾夜直趋华省,绮陌朝游裹玉鞭。

芳讯杳,别情牵,输君他日画凌烟。

故人憔悴江村里,乍见金泥亦莞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才子新传红药篇。
谢郎高咏似当年。
绫衾夜直趋华省,
绮陌朝游裹玉鞭。
芳讯杳,别情牵,
输君他日画凌烟。
故人憔悴江村里,
乍见金泥亦莞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才子在新传闻中的风采,正如当年谢郎那样豪放高歌。夜里他在华省的绫绸被褥上酣睡,清晨则骑着裹着玉鞭的马游历绮丽的街道。关于芳草的消息已经杳无音信,别后的情感依然牵挂着他,期待着某日能在画中见到他所思念的人。故友在江村里憔悴不堪,偶尔见到金泥画作也不禁微微一笑。

注释:

  • 才子:指才华出众的年轻人。
  • 红药篇:指红色的药草,比喻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谢郎:指谢道韫,古代才女,擅长诗词,代表着风华绝代的才子。
  • 绫衾:绫制的被子,象征富贵与舒适。
  • 华省:指繁华的地方,可能是指当时的京城或大城市。
  • 绮陌:指华丽的街道。
  • 玉鞭:用玉制成的马鞭,象征奢华与高贵。
  • 芳讯:指关于花草的消息。
  • 别情:离别后的情感。
  • 金泥:指用金色泥土绘制的艺术品,象征珍贵。

典故解析:

  • 谢郎:谢道韫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女诗人,以才情卓绝而闻名。她的作品常常被后人传颂,代表了古代文人对才华的崇敬。
  • 江村:可能暗指诗人的故乡,表现出对故土的思念与无奈。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史承谦,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情感与自然景色,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情感的细腻描写及对生活的感悟,诗中透露出对故人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三首其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对情感的深刻体悟。首句通过“新传红药篇”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朝气蓬勃的气息,仿佛在讲述一个关于才子的传奇故事。谢郎的提及,显得诗人自信而豪放,仿佛与古人对话,抒发对往昔的追忆。接下来,诗人通过描绘夜间的“绫衾”和清晨的“绮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一种梦幻与现实交织的生活状态,既有温柔的细腻,又有奔放的豪情。

“芳讯杳,别情牵”的表达,流露出对往昔情感的缠绵与牵挂,虽已远去,却依然深深铭记。最后,故友在江村的憔悴与乍见金泥的莞然,反映出时间的无情与生活的苦涩,但在这样的背景下,依旧保留着那份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微笑。整首诗浑然天成,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情世故的敏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才子新传红药篇”:引入一个新的才子故事,象征着青春与希望。
    • “谢郎高咏似当年”:回忆起昔日的才子风范,激发出对往事的怀念。
    • “绫衾夜直趋华省”:描绘了优雅的生活场景,展示出诗人的身份与地位。
    • “绮陌朝游裹玉鞭”:清晨出游的画面,充满了生活的乐趣与奢华。
    • “芳讯杳,别情牵”:表达了对过去情感的思念与牵挂。
    • “输君他日画凌烟”:期望未来再次相见,仿佛在画中重温旧梦。
    • “故人憔悴江村里”:映射出生活的无奈与时间的流逝。
    • “乍见金泥亦莞然”:即使生活艰难,偶见美好仍能微笑面对。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绫衾夜直趋华省,绮陌朝游裹玉鞭”,形式上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金泥”隐喻珍贵的回忆与情感,富有层次感。
    • 拟人:将情感具象化,赋予情感以生命,使得情感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青春、爱情与友谊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在时光变迁中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待,情感真挚而细腻,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才子:象征才华与青春的生机。
  • 红药:代表春天与美好的希望。
  • 绫衾、玉鞭:象征奢华与优雅的生活方式。
  • 江村: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谢郎”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谢道韫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填空题:诗中的“绫衾”象征着___

  3. 判断题: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与牵挂。(对/错)

答案:

  1. B) 谢道韫
  2. 富贵与舒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对比李白《将进酒》中豪放的情感与史承谦《鹧鸪天》中的细腻情感,前者更显豪情万丈,后者则透出淡淡的忧伤与怀念,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